同時,要強化公務員的主體意識,要求公務員忠於職守,盡職盡責,銳意創新;維護公眾利益,以為國家、為人民謀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準則和行為規範;樹立公共責任意識,有鮮明的政治責任感、行政責任感和法律責任感;維護社會公正,使自己成為社會公正的體現者和執行者。隻有這樣,才能建築起公務員廉政的有效道德屏障,從而使政府機關提高工作效率,卓有成效地完成公務,增強政府整體的行政效能。
要樹立法製觀念。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無論是經濟、政治和其他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都必須依靠法律予以規範。由於我國封建曆史的人治時間比較長,在社會主義實踐中法製又曾遭受嚴重踐踏,因此,要讓各級公務員學法懂法,依法行政,任務特別艱巨,意義也特別重大。公務員培訓可以開設以下專題: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則、行政執法與行政責任、憲法與行政法等。
最後,要有正確的價值導向。要運用現代管理心理學等課程,幫助公務員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形成一種樂觀向上的積極心態,從而樹立其穩定、健康、和諧的行政心理並進一步提高行政能力。
3.以行政管理知識教育為主。要通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管理活動的實踐開拓公務員的視野,在理論和實踐上培養他們領導下屬、運籌決策、協調衝突、融洽關係的能力。要努力培養公務員以提高行政效率為目標的行政管理創新的個體能力和實現行政知識共享的團隊精神。對於一般公務員來講,要教給他們以行政工作為基礎的知識和技能,達到邊學邊幹的目標;對於中級以上公務員來說,要培養他們具有行政靈活性和對行政智慧進行戰略性運用的管理意識,這其中包括使用行政知識敏銳地把握行政管理形勢的能力和善用具有行政管理創新精神的下屬的人才意識。因此,有兩種類型的課程在公務員培訓中,特別是中級以上公務員培訓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一是政策研究和政策訓練課程,另一個是領導課程。
麵對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新的社會需求,必須加強對於政策科學的學習和研究,培養精通政策科學的專門人才,提高領導幹部製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水平。隻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應用政策工具來進一步推進和深化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政策訓練課程主要涉及的是國家的戰略目標和政策問題的討論,課程的基礎知識涉及以下幾類學科:經濟學、公共政策、管理學和組織行為學。它們構成公務員政策訓練課程的核心。涉及各類學科的內容有經濟學類: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統計學、計量經濟方法、會計學和數據分析等;公共政策類:公共政策原理、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製定等;管理學類:管理學基礎、管理運籌學、管理信息係統等;組織行為學類:心理學、組織行為分析、公共關係。
領導課程的設計目標是使公務員通過學習能診斷自己的領導風格,掌握領導和管理的方法,提高他們在組織中的領導和管理能力,以便最有效地發揮組織中的每一個人的潛力來達到組織的目標。課程中大量使用案例和一些模擬、博弈、討論等實踐學習法,使公務員在有限的培訓時間裏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經驗,挖掘自己的潛力,把在工作實踐中分散的、零碎的經驗進行整合和升華、變成有普遍意義的經驗。課程的基礎知識主要是:公共行政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這些課程的設計是公務員需求與知識和培訓方法的組合,因此,確定公務員的需求是這類課程的關鍵。這些課程根據不同的培訓對象的要求進行靈活的組合,形成模塊,以達到最好的培訓效果。
4.提供應用現代技術的技能培訓。隨著現代技術在行政管理中的使用,公務員必須努力學習和應用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熟練地使用現代辦公自動化技術設備,變革傳統的工作觀念、工作方式,使工作手段走向智能化,從而提高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行政技能,為實現科學的行政管理奠定堅實可靠的物質基礎。
5.加強專業知識培訓。專業知識主要是與公務員工作密切相關的專業理論、專業技術知識和專業操作知識的訓練,其目的在於提高公務員的知識素養,提高行政效率。在行政管理手段不斷發展的現代,尤其是這樣。一般說來,任何公務員都應全麵掌握與自己專業相關的理論知識、技術知識和操作知識,但是不同職位、級別的公務員,對專業知識的需要和培訓也有自己的側重點。因此,專業知識的培訓必須有的放矢地進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的內容,是根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而確定的,主要結合本職工作,使專業技術人員了解和掌握有關專業技術方麵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新信息。
據上海《勞動報》報道,上海將加大年輕公務員的“充電”力度。從2003年起的五年內,本市45歲以下的公務員將采取“8+X”模式進行培訓,須修完公共管理碩士(MPA)的核心課程和專業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