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部的一份抽樣調查表明:全國省級以上機關中,67%的人不了解有關本職業務的國際慣例。全國目前528.6萬公務員中,有大學專科以上學曆的已達62%。這一數字比實施公務員製度開始時的1993年上升了30個百分點,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曆的已達4.7萬。但在公務員隊伍中,既精通國內相關法律和情況又了解國外發展動態、熟悉國際慣例和規則的人才遠為不足,其中適應加入世貿組織急需的涉外法律、公證、翻譯、科研開發等領域的專業人才隻占3%。我國一直通過加強公務員出國培訓改變這種現狀。目前,公務員出國培訓內容已涉及公共行政、市場經濟、金融、農業、城建等20多個領域,許多省市都製訂了公務員出國培訓規劃。根據人事部的一份計劃,未來3-5年,將通過加大出國培訓力度,在東部地區縣級和西部地區市級以上政府中,要求達到擁有一定數量了解國際慣例和規則、具有國際交流能力的公務員的要求。
2.加強公職人員培訓是實施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的必然要求。當前,許多國家特別是發達國家,紛紛提出有利於自己發展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戰略。美國為了維護世界惟一的超級大國的霸權地位,搶占科技發展的製高點,在抓緊搶奪國外高科技人才的同時,製定了“培養21世紀美國人”計劃,加大教育培訓經費的投入,加快國內人才的培養步伐。日本提出“培養世界通用的21世紀的日本人”的目標,製定強化人才培訓的一係列措施。這種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和人才競爭的新格局,既為我國加快發展提供機遇,也使我們麵臨著更加嚴峻的挑戰。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眾多,具有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但由於我國經濟文化還比較落後,目前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國民教育程度還比較低,我國人力資源的潛在優勢還沒有轉變為現實的人才優勢。當前突出的問題是,一方麵由於種種原因我們自己培養的高科技人才流失比較嚴重,不僅流向境外,而且隨著跨國公司實施本土化政策,大批人才流向外企;另一方麵既有人才結構也不盡合理,有的專業不對口,人才積壓,而另一些領域如信息、金融、保險、外經外貿、法律等人才又十分短缺。為了應對新的挑戰,要實施新的人才戰略,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決定我國未來發展前途的大事來抓,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抓緊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的勞動者、數以千萬計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專門人才。牢固樹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觀念。實踐證明,培訓是提高公職人員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增強公職人員競爭能力的關鍵,是建設一個強有力政府的關鍵。
3.加強公職人員培訓是保證國家長治久安的根本大計。就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現狀來看,總的素質是好的,尤其是推行國家公務員製度以來,經過嚴格的管理和培訓,國家公務員隊伍的素質有了進一步的提高。但是,公務員隊伍中的一些人在理論素養和知識水平、思想境界和精神狀況、工作作風和工作方法等方麵還不適應甚至很不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隻有大力加強和改進公務員培訓工作,提高公務員隊伍素質,才能確保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效率,確保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確保國家長治久安。
4.加強公職人員培訓是提高素質、開發其潛能的主要途徑。雖然經過考用程序而被任用的人員,都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但是,由於受到考試方法的限製,特別是大多數人都沒有實際工作經驗,他們的工作才能還需進一步提高。所以進入政府任職後,需要通過各種方式的培訓,使之盡快掌握他們從事的具體工作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把知識與工作實際有機地結合起來,以便盡快適應工作的要求,勝任本職工作。
當今社會是信息社會、知識社會,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這就意味著公職人員的知識隨著時間的推移,必須更新那些已經老化的知識,否則將無法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麵,在現代社會中,政府的職能不斷擴張和變化,它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為了適應政府職能的廣泛性和動態性這一特點,就要對公職人員加強各種形式的培訓,不斷更新知識和提升工作能力。
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之所以是可持續的資源,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公職人員具有充分可開發的潛能,正是這種潛能不斷得到開發和利用,才使公職人員能夠適應外部環境的不斷發展變化,才能確保公職人員不會被政府和社會淘汰。而開發公職人員工作潛能的主要方式就是對公職人員進行各種各樣的、卓有成效的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