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近十年公務員考核工作的開展,目前,根據有關統計,全國每年平均95%以上的公務員都參加年度考核。以1996、1997、1998年度考核為例,在1996年度的考核工作中,全國有4847231人參加,占當年公務員總數的96.2%,其中確定優秀等次690686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14.25%,稱職等次4146772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85.55%,確定不稱職等次9773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0.2%,其中1476人由於考核不稱職受到了降職處理;1997年度有4941113人參加考核,占當年公務員總數的95.4%,其中確定優秀等次686155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13.98%,稱職等次4245995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85.93%,確定不稱職等次8963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0.18%,其中1326人由於考核不稱職受到了降職處理;1998年度參加考核人數5043557人,占當年公務員總數的96.3%,其中確定優秀等次698339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13.85%,稱職等次4337628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86%,確定不稱職等次7590人,占參加考核人數的0.15%,其中1240人由於考核不稱職受到降職處理。公務員考核工作的有效實施,激發了廣大公務員的競爭意識和進取精神,增強了幹好事業的責任感和提高自身素質的緊迫感;促進了廉政勤政建設,推動了工作效率的提高,樹立了公務員隊伍的良好形象;發現了優秀人才,增強了培訓、獎勵工作的針對性和選拔使用幹部的準確性,促進了人事管理工作整體水平的提高,發揮了考核工作在整個人事管理工作中的基礎性作用。
本章重點
1.人員考核與獎懲的基本原則。
2.人員考核的主要方法及常見的問題。
3.人員考核的作用。
關鍵詞
人員考核、獎勵、懲罰
思考題
1.我國公職人員考核與獎勵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2.人員考核的原則是什麼?
3.人員考核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4.我國的公共部門在人員考核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常見的問題?
案例研究
33項指標評價政府績效
由國家人事部下屬的人事科學院牽頭,聯合眾多專家學者及青島市委督察室等部門共同完成的《中國政府績效評估研究》麵世。該課題組組長桑助來說:“不要以為忙忙碌碌的政府就是好政府,你做的可能不是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他說,很多政府部門抱怨,他們很忙,每年要出台各種文件、管理辦法、規章製度等,政府職員也敬業、努力,但是公民並不認可。其實政府的職能不是管製,而是服務,應該用公眾是否滿意來評價政府工作的績效。評估政府,不是看它投入多少資源、做了多少工作,而是要考核它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社會、企業、公眾的需求。桑助來說,“滿意原則”應作為政府績效評估的最終製度,它包含下麵的內容:經濟性評估是要求政府要樹立成本意識,節約開支,少花錢多辦事;效率測定的是政府的投入產出比;效益評估關注的是組織工作的質和社會最終結果,效益最終要體現在人民滿意和社會經濟發展上;公平關心的問題是,接受服務的團體或個人是否得到公平的待遇,需要特別照顧的弱勢群體是否得到更多的服務。
為什麼要選擇33個指標考核政府?桑助來說,目前不少城市政府都設計過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係,內容包括年度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履行職責情況、廉政建設情況、工作效率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