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招聘、甄選與錄用(2)(3 / 3)

(2)定向麵試。麵試人員依據預先設計好的一係列問題逐項提問。通常麵試者要將準備提的問題列成表格,有了這張麵試表,所有主試者在麵試提問中就不容易遺漏重要問題。但這樣的表格並不意味著要將提問限製在某一特定的範圍內而不允許有任何變化,作為麵試人員完全可以根據麵試的具體情況補充或刪減一些問題。

(3)結構化麵試(又稱情境麵試)。它是指對某職位的所有求職者提出一致性的、事先確定好與工作有關的問題,並且相應地確定可接受的答案和評分標準。麵試人員可根據應聘者的回答,當場進行打分或直接作出不理想、普通、良好等麵試結果評價。

(4)係列式麵試。指由多個麵試人員先後對求職者進行麵談的麵試方法,各個麵試人員依據個人觀點提出不同問題並對應試者作出評價,最後對每位麵試人員的評定結果進行綜合分析,做出錄用決策。

(5)小組麵試。指由一組麵試人員對候選人進行麵試。小組麵試的優點在於:普通的麵試通常是由每位麵試人員重複地要求應試者談論同樣的主題,小組麵試卻允許每位主試者從不同的側麵提出問題,要求應試者作出回答。這類似記者在新聞發布會上的提問。因此,與係列式的一對一的麵試方式相比,小組麵試能獲得更深入更有意義的回答。同時,這種麵試會給麵試者額外的壓力。這又使它產生明顯的缺點,即它可能難以獲得那些一對一麵試中可以得到的信息。另外,在特定情境的壓力下,應試者的實際能力可能顯現不出來。

(6)壓力麵試。指由麵試人員向應試者施加壓力,測試應試者如何應付壓力。使用壓力麵試,需要麵試人員熟練掌握這方麵的技巧,並確定壓力的確是工作的一個重要特征。

在典型的壓力麵試中,麵試人員通常會提出一係列直率的問題(通常是不禮貌的問題),並以窮追不舍的方式向應試者發問,在提問過程中,一開始就要將應試者置於防禦境地,使之感到不舒服。然後在對方的回答中尋找破綻,進一步提問,這樣逐步深入,直到應試者圓滿回答或無法回答,以考察其機智和應變能力。

(7)行為描述麵試。簡稱BD麵試,是近年來的研究成果。這種麵試是基於行為的連貫性發展起來的,其假設前提有二:一是一個人過去的行為能預示其未來的行為;二是說和做是截然不同的兩碼事。作為麵試考官,提出的問題應該讓應聘者用其言行實例來回答,通過了解應聘者過去工作經曆中的一些關鍵細節,來判斷應聘者的能力。另外,行為描述麵試要注意了解應聘者過去的實際表現,而不是對將來表現的承諾。這種麵試要了解兩方麵的信息:一方麵是應聘者過去的工作經曆,判斷他選擇本單位發展的原因,預測他未來在本組織中發展所采取的行為模式。另一方麵是了解他對特定行為所采取的行為模式,並將其行為模式與空缺崗位所期望的行為模式進行比較分析。

(8)計算機輔助麵試。計算機輔助麵試的基本方法是向應試者展示一係列有關他(她)的背景、經曆、受教育程度、知識水平和工作態度的問題,這些問題與應試者受聘後的具體工作有關。問題多采取多項選擇形式,每次一個問題,要求應試者通過鍵盤選擇屏幕上的問題作答。

計算機輔助麵試有許多優點,它可以追蹤細節,使得人們像麵對麵的麵試中那樣追蹤一些問題,而且有助於麵試人員克服第一印象的影響,也有助於應試者擺脫麵試的壓力,在回答問題方麵發揮得更好。

3.麵試中常見的錯誤與改進。

麵試是人員招聘與甄選中不可缺少的測試手段。但是,有時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的麵試過程,其效果並不十分如意。無效的麵試不僅浪費有限的資金,而且由於選擇不當會帶來低績效等不良後果。因此,一定要盡可能提高麵試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麵試中常犯的錯誤有:

(1)麵試目的不明確。對此,在進行麵試前,考官應該清楚麵試過程中的重點是什麼,麵試時的方式選擇以及其他麵試考官的情況等。

(2)不清楚合格者應具備的條件。對此,要通過麵試了解應聘者勝任工作的才能,也即工作成功所必需的相關知識、技能、能力和動力等。

(3)麵試缺少整體結構。許多麵試考官不願意通過一個完整的過程去收集正確的信息,再選擇合適的應試者。考官應該事先根據工作崗位必需的才能製定出麵試提綱,包括所提的問題和完整地劃分等級的方式。

(4)偏見影響麵試。每一個考官,個人的偏愛和過去的經曆常常對麵試有很大的影響,如個人的喜好、信仰、好惡等與工作無關的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他去正確挑選應聘者。主觀偏見可能包括:

①第一印象,也稱為首因效應,即麵試考官根據開始甚至是麵試前從資料中得到的印象對應聘者作出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