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規劃(5)(2 / 3)

據人事部門介紹,各省區市、各部門和各行業也分別製定了本地區、本部門和本行業5年或10年的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確立了各自的人才開發目標和方向。

直麵高層人才短缺之痛將才帥才短缺製約經濟發展目前我國一般性人才短缺的狀況已得到有效緩解,一些地方、行業甚至出現了暫時過剩的現象,但高層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流失嚴重、青黃不接,難以滿足實際需求。將才帥才短缺已成為製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瓶頸。

人事部人事與人才研究所所長、著名人才問題專家王通訊認為,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高層次人才都是最稀缺的資源,所有的人才爭奪戰都是圍繞爭奪高層次人才展開的。雖然我國的人才總體規模已超過6000萬,但高層次人才仍然十分短缺,且老化現象嚴重,後繼乏人問題突出。

以專業技術高層次人才為例,盡管其範圍廣泛、類型複雜、互有交叉,難以統計,但這些人大多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所以還是可以作出比較準確的估計。截至2001年,全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共有14.3萬人,但近11萬人已到退休年齡,真正還能有所貢獻的也就3萬多人。即使采取措施讓部分知名專家延緩退休,我國目前在崗的高層次人才總數也不到5萬人。

王通訊表示,這個數字得到學術界的普遍認可。相對於13億的人口數量來說,三五萬高層次人才確實太少。

目前我國能躋身國際前沿、參與國際競爭的戰略科學家、首席科學家可謂鳳毛麟角,就是一流的專家也十分缺少。著名超導專家、中科院院士趙忠賢說,20世紀50年代,我國擁有一批在科研上獨當一麵、在世界上都響當當的將帥之才和專家。盡管不能說目前我國就沒有這樣的人,但至少可以說確實太少。

除科研人才外,我國高層次經營管理人才同樣奇缺。有關調研表明,目前僅上海一地就需要上萬名高層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而對上海商業領域1000多名集團經營者的調查表明,不懂外語的超過90%,不能使用計算機的占75%,難以適應現代商戰的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高層次人才缺乏已影響到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

根據四川省人事廳廳長黃澤雲的介紹,四川作為人口大省,具有高級職稱的人才4萬多,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僅4000多人,遠遠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的匱乏,製約著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戰略的實施。如作為全省六大支柱產業之一的電子信息產業,人才總量僅有3.4萬,研究生以上學曆的僅占2.8%,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高要求極不適應。

高層次人才流失嚴重,更使部分單位和地區感到捉襟見肘。科技部政策研究室主任梅永紅說,許多一流高校應屆畢業生中的尖子學生和我國一流科研院所的核心人才,包括在我國創新體係中擔任過項目負責人的人才,已流失到國外。有關調查表明,我國1052個高新研究項目的部分核心人才---項目負責人已經出國,其中碩士以上學曆的超過流失總人數的一半。

機製不完善致使優秀人才難出頭

為培養自己的高層次人才隊伍,我國相繼建立了以兩院院士、有突出貢獻專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為標誌的高層次人才選拔和激勵製度,以“百千萬人才工程”、“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百人計劃”為標誌的學科技術帶頭人培養製度,以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為標誌的優秀人才資助製度,以國家863計劃、973計劃為標誌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和使用製度,力度不可謂不大,但為什麼效果並不顯著呢?

北京大學“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彭練矛說,有關部門各自為政、條塊分割,導致政出多門,選拔和培養對象重疊交叉嚴重,難以形成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合力。而更多的專家認為,深層次的原因在於相關製度不完善,機製不健全,缺少產生優秀人才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