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理論(4)(1 / 3)

隨著新經濟的發展,信息技術的突飛猛進,迫使公共部門不斷進行內部調整。在人力資源管理方麵,要求公共部門進一步完善更新機製,加快人員更新流動速率,以適應飛速發展的需要,保證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和活力,職務常任製受到根本衝擊。

從管理實踐看,過去曾恪守職務常任製的美國,1993年以來裁減公務員達到近30萬人。除公共部門轉製外,對一些年齡較大、身體條件差、業績平平的公務員鼓勵其提前退休。同時,對不適應新經濟下政府工作的公務員,采取一次性補貼的辦法,鼓勵其離開政府,重新就業。更有甚者,美國的一些州規定新進入政府的公務人員,不再享有職務常任的製度保護。此外,美聯邦政府已開始效仿私營部門,以越來越多的臨時工替代專職公務員,美國現有15.7萬政府雇員是臨時工,這既降低了管理費用,又增加了靈活性。我國近幾年機構改革中,大量政府公務人員的分流,也說明職務常任製已是過時之秋。

2.職位分類內容麵臨全麵更新。職位分類一直被認為是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基石。傳統的職位分類是建立在工業經濟的社會化大分工基礎上的,由於工業經濟中專業分工的日趨細化,導致職位分類越詳細就越科學。這在新經濟的今天,就顯得繁瑣而滯鈍。

首先,隨著計算機智能水平的提高,操作性的例行工作越來越多地被智能機器所取代,一些“藍領”性的工作將走向終結,傳統的職位分類內容麵臨調整。其次,信息技術的日新月異,新行業新職位不斷湧現,並日趨重要。這同樣是舊的過細的職位分類所無法涵蓋的。再次,傳統職位分類的條條框框,繁文縟節,與新經濟下追求效率與發展的製度取向相背離。所以,傳統職位分類的內容麵臨更新,規範麵臨簡化。

從管理實踐看,加拿大政府為適應新經濟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需要,廢除了原有的72套分類標準,代之以一種能夠適應所有公共部門工作特征的評價體係,使人員分類更加簡易、更具靈活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美國政府也一直致力於“簡化職位分類”的嚐試,將原來過細的職位設置、狹窄的職位定義、繁瑣的分類程序進行簡化。南卡羅萊納州取消了70%的職位,佐治亞州取消了職位分類。這一切都說明,對傳統職位分類進行改革已勢在必行。

3.人員考核製度麵臨改革。人力資源的考核製度是公務人員獎懲、職務升降、工資增減、培訓和辭退的依據,在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現行的公務人員考核製度是工業經濟下考核製度的延續,與新經濟的要求相差甚遠,急需改革和完善。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麵:

第一,考勤製度。在傳統的人力資源考核中,公務人員的出勤狀況(即是否按時到達辦公地點或執行任務地點上班,有無早退曠工現象)是考核的主要內容之一。然而,在新經濟下,網絡技術的發展,辦公出現虛擬化,公務人員在家裏同樣可以完成自己應完成的任務。特別是在交通堵塞,自然條件惡劣的情況下,虛擬辦公的優勢更加明顯。在美國一些州,公務員在家上班已成為合法。這樣,傳統的上班觀念已徹底轉變,傳統考勤製度已無實質意義。對人員的考核變成任務中心型,隻要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任務,就屬出勤合格。

第二,績效評估製度。傳統的績效評估大都以個人績效為核心,並把評估結果作為個人評判的依據。在新經濟下,社會事務複雜多變,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組織內部的團隊合作、力量整合成為應付複雜多變環境的必要手段。因此,績效評估以組織績效為核心,個人績效的評估以組織績效的優劣為前提。同時,績效評估已不是個人評判的工具,而是把它作為提高業務能力的過程,強調以學習為基礎的小組合作式業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