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理論(3)(2 / 3)

2.變化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因素總是隨時間、地點及其他因素的變化而變化。

3.差異性。每個國家或地區、單位、部門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環境不盡相同,有其自身的獨特性。

4.綜合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環境的諸多因素之間相互聯係、相互作用、相互製約,某一環境因素變化通常會引起一係列因素的變化。因此,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實踐及其管理係統的構成是多種環境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和基本任務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緊緊圍繞著公共部門管理、服務經濟社會的目標。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標定位應該是,開發政府行政管理和發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事業所需的各類人才,建立起公共部門與公職人員之間的和諧關係,以高效管理和優質服務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並滿足公職人員個人成長和發展的各種需求。據此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任務主要有四項。

1.營造環境。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良好環境是高效開發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基礎。隻有打好這個基礎,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的各種措施才能奏效。營造良好環境應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1)依法規範公共部門的行為,摒棄過時的觀念和不合時宜的人事製度,合理確定其職權,科學配置職能,確定功能,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體製。

(2)依法製定科學、合理、客觀、公正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規則,確立法治化的管理機製,為優秀公職人員脫穎而出創造條件。

(3)把科學、先進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貫穿於具體的管理措施和管理方法之中,設計與公共生產力發展相配套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開發方案,提供公職人員積極進取的保障體係和動力機製。以良好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環境,促進公共部門完成管理任務。

2.合理使用。公共部門合理使用公職人員,就是要切實使現有公職人員能夠崗得其人、人適其崗、適才適用,最大限度發揮出各自的才能。也就是說公共部門要采取科學分類、嚴格管理、惟功是舉、公正任用及辭退等獎懲措施,充分發揮每個公職人員的作用,從而提高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配置效率。

3.持續開發。公共部門持續開發其人力資源,就是要在合理使用他們的同時,采取各種措施加強繼續教育,不斷進行培養,使公共部門人力資源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又符合建立高素質公職人員隊伍的要求。

4.招才留才。招才就是公共部門通過公開、公平、競爭、擇優的方式,選拔、錄用、吸納優秀的政務人才和科技精英。為此,既要擴展高素質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社會基礎,保證公共部門能廣泛獲取優秀人才,增強公職人員之間的競爭;又要對優秀公職人員惟功是舉、及時嘉獎、委以重任,以此招納更多、更優秀的人才。而留才則是通過科學、高效管理,將優秀的公職人員盡力留在公共部門,防止其流失。為留住優秀公職人員,公共部門應建立、健全保障、激勵機製,給優秀公職人員以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更大的動力。留才是對全部管理任務完成情況的綜合評價,如果公共部門沒有盡力廣招賢才、合理使用人才、科學培育人才,那麼就根本留不住人才,進而就會給公共部門造成人才短缺的困難。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

一、新經濟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

新經濟與傳統工業經濟相比,有其獨有的特征,如產業形態的知識化;發展的可持續化;組織的集約化和高效化;教育終身化和產業化等等。體現在人力資源管理理念上就表現為以下幾點:1.人力資本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資本。在新經濟形態下,天賦的自然資源優勢已不再成為競爭要素,因為現代產品所耗費的自然資源越來越少。同時,隨著世界資本市場的發展,融資渠道的多元化,資本優勢也不再成為競爭要素。而知識與技能正作為比較優勢的來源而凸現出來,掌握知識與技能的人力資源成為社會發展的核心資本。因此,“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在公共行政管理體製改革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政府管理手段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公務人員具有較高的知識水準和決策能力,掌握現代信息設備的操作技術已成為必備條件。經驗行政時代已經過去,知識行政時代已經到來。人力資本的質和量決定著公務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高低,人力資本成為新經濟下公共管理發展的能量源泉與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