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一般理論(2)(2 / 3)

6.人力資源具有特殊的資本性。人力資源也是一種經濟性資源,因而具有資本的屬性,但其與一般形態的資本又有明顯區別。資本的三個突出特點人力資源同樣具備。因為人的能力是後天獲得的,人力資源質量高低完全取決於投資程度,所以它是投資的結果和產物。人力資源在一定時期內能夠不斷地給投資者帶來收益,這種收益既可直接表現為貨幣形態,也可以非貨幣的形式表現出來。人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有形磨損和無形磨損,勞動者自身的衰老屬有形磨損,而知識和技能的老化是無形磨損。而其與一般形態的資本的不同則在於,一般的實物資本普遍存在收益遞減規律,而人力資源卻體現出收益遞增的規律,其收益份額大大超過自然資源和資本資源,顯現了高增值性特征。因此,高素質的人力資源實屬最重要的資產或資本。

三、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涵義及特點

(一)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涵義

所謂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指公共部門依照憲法和有關法律對其管轄內的人力資源所進行的規劃、獲取、維持和開發等一係列管理行為。它由純粹公共部門即政府組織人力資源管理和準公共部門即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兩部分構成。⑦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是以國家行政機關和國有事業機構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為主要對象,依法對其所屬的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進行預測、規劃、考錄、使用及其工資、保障等項管理活動和過程的總合。⑧我們認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就是指對從事公共事務的人員進行規劃、錄用、使用、培訓、保障等管理活動的總和。

(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特點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其主要表現在:

1.權威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一般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最大不同就在於管理主體的不同。一般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主體是不擁有特殊權力的社會組織,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主體卻是擁有一定國家權力的公共部門。公共部門與其他社會組織相比,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國家權力屬於國家,公共部門就是憑借國家權力和公共資源對公共部門人力資源進行管理,公共部門製定的有關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各項管理措施,其他社會組織必須認真加以貫徹執行。

2.公益性。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目的不像其他社會組織那樣是為本部門謀取利益。也就是說,其他社會組織提高人力資源價值,目的是讓人力資源為本組織回報更大的利益。而公共部門對其人力資源進行管理,提高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素質、提升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價值,其目的不是為公共部門自身謀求利益,而是為全體人民謀求公共利益。因為,公共部門人力資源屬於公共資源的一種,而公共資源從本質上講屬於人民。另外,公共部門的權力也是由人民授予的,所以,公共部門沒有也不允許有自身部門的利益,它必須以公共利益為其最基本的價值取向。

3.複雜性。公共部門特別是純粹公共部門即政府組織是一個縱橫交錯、層層節製的組織結構體係,而這樣一個組織體係又是按照完整統一原則建立起來的,要求目標統一、事權統一和功能配置統一。因此,合理劃分各級行政組織特別是中央與地方的人事管理權,建立完整統一的人事管理製度,明確職責範圍是遵循統一原則、高效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的基礎。而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權的劃分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這種複雜性是任何其他組織無法比擬的。另外,第三部門的人力資源的特殊性也增加了對其管理的複雜性,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既受純粹公共部門的影響,也受工商企業部門的影響,這樣就進一步加大了對第三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的難度。

4.法製性。公共部門依法對人力資源進行管理,具有很強的法製性,這也是不同於其他社會組織人力資源管理的鮮明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麵:一是公共部門設置的管理人力資源的組織機構及其宗旨和目標、人員編製、行為規範、財政預算等都必須由有關法律決定;二是公共部門要依據法律規定行使人事管理權。

四、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人事行政管理的區別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與傳統的人事行政管理在管理理念、管理原則、管理方法、管理內容、管理機製及管理部門的地位等方麵有著較大的區別,特別是由於受公共部門人力資源自身特點的決定,使得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較之一般的人力資源管理有著自己的特性。

1.傳統人事行政管理隻把公職人員看作一種成本或工作要素,隻會對公共部門的資本、資源進行消耗。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則將公職人員作為資源,而且與其他物質資源的一次性開發、使用不同,它可以持續不斷地開發和有效使用,能夠給公共部門帶來巨大的投資回報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