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工的布告次日便在龍城的各大酒館、茶館,甚至人群集聚的小市場,都有張貼,範陽府遣專人守在布告處,為來人釋疑。
正如郭崇韜所預料的那般,在短短數日後,無數的信使、往來的商隊,便將這個消息,帶向了南北各軍鎮國,所有人無不為劉峰的出手,而大為感慨。
範陽府招收的工匠有很多,無論是鐵匠、木匠、篾匠、船匠,即便是手工學徒,全都在招收行列,甚至隻要有一技之長,便可以到範陽府應聘。
然,一經錄用,待遇之優厚,不止整個北地罕見,即便是最為富足的南唐、荊楚都是不曾有的。
而在此外,沒有一技之長的,隻要有心學習的,卻也在招收之列,但在待遇上卻要比工匠少了許多。
即便是怎樣,在龍城中遊手好閑,甚至無以生計的市井漢子,都齊齊的圍在布告旁,細細琢磨著。
劉峰又一次的被推到風口浪尖處,匠人不同於一般鄉民,即便再遲鈍的統治者,都會將其嚴格統計,他們不會重視、重用匠人,但也深知匠人的作用,這是異常矛盾的存在。
若是讓劉峰將北地的工匠集中在範陽府,以後北地所有的軍鎮便要仰仗劉峰的鼻息了,他們是不會讓劉峰得逞的,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布告上的內容,已經流傳開來,甚至去往範陽府的路上已經有了結伴而行的工匠。
當在龍城正四處拜訪的劉經武聞聽此消息之時,楞了半晌,最後無奈地苦笑他是無法阻止劉峰的行動的,甚至還要在暗中支持。
至於裴泰等人,在知曉後,更是感慨劉峰的大手筆,且也在暗中,推波助瀾了一番,讓整個範陽府招工一事聲勢大漲。
而魏仁浦在第一時間,便覺察到不妥,即刻便向郭威稟報。
但此刻不論是魏仁浦還是郭威,都忙於即將到來的登基大典,對劉峰的這點動作,雖內心足夠警惕,但卻也無法顧及的到。
就在魏仁浦還在苦苦思索對策之時,範陽商隊及範陽劉氏商隊,已經開始大招特招了,但最初幾日,卻是來人寥寥,這讓劉彥波和再龍城駐紮的劉延北有些急切。
或許是範陽府給工匠的待遇太過優厚了,讓看到消息的匠人不敢相信。事實上,看到招聘的工匠,卻是也在觀望,甚至在劉氏瓷行外,每日都有不少人在此留意,除卻各處的探子,便是這些工匠們。
但當第一位鐵匠學徒應聘成功後,便像是打開了水閥,在瓷行門口,便逐漸排起了長隊,來應聘者,絡繹不絕,而劉峰也將親兵派出一隊,用來維護秩序。
這幾日的行事,如此的順利,卻教劉峰愈發的冷靜了下來,雖然郭威沒甚動作,但劉峰卻不認為這些工匠會如此輕易的就能離開龍城,且數日不停的招收,卻沒有幾個大匠,隻是些學徒。
而在此刻,他自己的一舉一動,怕都在河東軍的嚴密監視下。
越是如此,劉峰越是謹慎,在書房中自習思慮後,迅速的做出了安排,用編好的密語向禹城中的鄧俊良、潘青雲、劉延棟三人寫了數封信。
思定之後,將劉彥波招來,仔細叮囑了一番,讓其快馬返回禹成早做準備。
範陽府劉峰招工的大手筆,仍在各處持續發酵著,甚至這一消息在民間要比郭威稱帝的消息傳播的久遠。
在鄉民們看來,誰做皇帝卻都是一樣,但有一個安身立命之處,卻是利益攸關的,而在各處的統治者看來,劉峰的此舉無疑是得罪了大多數人,挖人根底。
不論南北各地如何議論,在龍城的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範陽府招工與郭威稱帝這兩件事,無疑成為了龍城最為火熱的兩件事。
時間一晃而至,終於迎來了郭威的登基大典!整個龍城都是張燈結彩,各處都喜慶連天。在經曆了祭天、大赦天下、頒布詔書之後,郭威在宮中千百樂手的演奏中,由內侍扶著登上皇位。
魏仁浦堪堪的展開詔書,陰陽頓挫的誦讀起來,“邃古以來,受命相繼,是不一姓,傳諸百王,莫不人心順之則興,天命去之則廢,昭然事跡,著在典書。予否運所丁,遭家不造,奸邪構亂,朋黨橫行,大臣冤枉以被誅,少主倉卒而及禍,人自作孽,天道寧論。監國威,深念漢恩,切安劉氏,既平亂略,複正頹綱,思固護於基扃,擇繼嗣於宗室。而獄訟盡歸於西伯,謳謠不在於丹硃,六師竭推戴之誠,萬國仰欽明之德,鼎革斯契,圖籙有歸,予作佳賓,固以為幸。今奉符寶授監國,可即皇帝位。於戲!天祿在躬,神器自至,允集天命,永綏兆民,敬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