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效力11年、已經成為球隊代名詞的選手交易去敵方球隊,無論何時這都令人瞠目結舌”——幾年後的FOXsports將其評選為7大衝擊性的轉會之一。而在當時,人們也長久地沉浸在震驚之中。7月24日的記者發布會上,鈴木一朗神情嚴肅地解釋著自己的決定:“現在的水手隊需要以年輕人為核心,我也是時候換一個環境,去尋求新的刺激……不管對於球隊還是個人,盡早離開都會是件好事。洋基隊是讓大家都能夠接受的唯一選擇。”這一天恰逢水手隊在主場對陣洋基隊。西雅圖的球迷早早就來到了瑟夫科球場。主隊休息室內的記者發布會結束後,鈴木一朗便走向了另一邊的客隊休息室,再次現身,他已經是洋基隊的31號,第八棒,右外野手。輪到他的打席時,場內上萬名球迷集體起立鼓掌致敬:“謝謝你,ICHIRO”“再見,ICHIRO”——對於帶給這座城市、這支球隊和球迷們十一年榮耀與感動的明星,大家沒有怨言,隻有感激。鈴木一朗走下打擊區,一次次脫帽鞠躬。漫長又短暫的水手隊生涯就這樣畫上了句號。

那一年剩餘的半個賽季,鈴木一朗以過三成的打擊率、5支本壘打、27打點和14次盜壘活躍在賽場上。洋基隊也奪得了球隊曆史上的第18次美連東區冠軍。季後賽分區賽中,他為隊伍的前進貢獻了關鍵的適時二壘打。冠軍賽對陣底特律老虎隊,洋基隊的打線卻全麵熄火,隊長德瑞克·基特在首戰因傷告別本賽季更是令隊伍雪上加霜,最終,洋基隊以可怕的四連敗結束了2012年的征程。賽後鈴木一朗少見地說著懊悔與不甘,人們突然意識到,這不僅是他久違了11年的季後賽,更是一位38歲老將所剩無幾的機會去挑戰MLB的至高榮譽。沒有球員不想成為冠軍,即使他不曾為冠軍顯露動搖和執著。

新賽季中鈴木一朗的狀態始終不盡如人意,但另一個裏程碑式的日子還是如約而至。2013年8月21日的新洋基體育場,伴隨清脆的打擊聲,球越過三壘手,飛向左外場,鈴木一朗在震耳的歡呼中順利上壘。憑借這一球,他成為繼上世紀70~80年代的彼得·羅斯和20世紀初的泰·柯布後,曆史上第三位職業生涯安打數達到4000的選手。相比往日達成記錄時化不可能為可能似的激動人心,這一次多了些水到渠成的意味。更像是對他自決心要成為職業棒球選手那一天起的,所有努力和付出的嘉獎。眾人簇擁下的鈴木一朗顯得開心又輕鬆。“沒有想到隊友和球迷會那樣為我感到高興,我都有點想哭了。這美好的回憶是大家一起創造的。”賽後接受訪問時他笑著說道,“用數字來形容的話,這4000隻安打,是建立在至少8000次悔恨的回憶之上。”到2014年底,在洋基隊的兩年半,他最終將個人MLB安打數提升到了2844球。

他踏上MLB的賽場已經整整14年。

2014賽季後成為自由球員的鈴木一朗,遲遲沒有決定自己的去向。在一般人看來,41歲是個可以功成身退,也是時候功成身退的年齡,但他從來就不是能夠輕易放棄棒球的人。“唯一肯定的是明年我也會繼續打球。也許不能加入中意的隊伍,但重要的是誰願意給我機會。我始終強烈地希望留在MLB。”

最終,他選擇與邁阿密馬林魚簽約,以球隊的第四外野手的身份繼續自己的職業生涯。2015年4月8日,他替補出場,打出了新賽季的第一支安打……

客觀地說,眼下的鈴木一朗已經沒有必要再為聯盟冠軍,為打擊王而拚盡全力。那麼,他此刻的目標又是什麼?會有怎樣的表現?距離3000球還餘155球,他需要多久來實現?他還能夠實現嗎?……人們抱有太多的疑問。

而麵對所剩無幾的時間,鈴木一朗隻是默默地練習,準備,熱身,隨時準備好替補上場,奮力接殺,或者再擊出一記回響。大概對於他,糾結於成績和數字本身就是個錯誤,過去的鈴木一朗已經給了我們足夠多的驚喜,接下來的未知就交由現在的鈴木一朗來決定。隻要他仍活躍在賽場,就永遠具備著吸引球迷隻為他前來的魅力。

如同所有曾經意氣風發的老將的暮年,最終他也會慢慢淡出公眾的視野。此後的時間裏,他的名字將作為各種記錄中份量十足的一行,等待更多人去敬仰,膜拜和超越。已經被設想過無數次的謝幕之日,也許是在馬林魚,也許是在什麼地方;也許是在最後一場比賽,和他的最後一隻安打,最後一次接殺,最後一次回傳,最後一次踏上壘包……當看著他最後一次握緊球棒,站在MLB的賽場上,人們會不會恍惚問,回到那一天,2001年4月2日的瑟夫科球場,27歲的ICHIRO舉起球棒,神情專注,目光興奮又堅定。遠處是西雅圖溫柔的黃昏,投手出球,這一刻,打擊區似乎發出了光——英雄雖遲暮,但傳說永不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