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名師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1 / 1)

名師共同體: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路徑

觀點參考

作者:盧謙

名師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稱呼,通常指在某一教育教學領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教師。每位名師身上,都蘊含著豐厚的教育教學資源,具備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較強的課堂實踐能力。如何激活這個群體的能量,使他們樹立更高的標杆?如何開發、利用名師這座“寶藏”,盤活、放大名師資源,使他們能夠引領學校全體教師共同發展?筆者以為,以打造“名師共同體”為著力點,積極開展共讀、共思、共研、共寫活動,能夠有力地促進全校教師走上專業發展的快車道。

1.共讀——尋找相同尺碼的人。“尋找尺碼相同的人”源於童書《特別的女生薩哈拉》,意思是尋找相同誌趣、相同愛好、有共同語言的人。學校要傾力引導每位教師走上讀書、研究這條道路。可以開展“品讀名著工程”活動,向教師推薦文學、教育、哲學、美學等名著,共讀教育經典,共讀文學、哲學名著,共議一個文本的教學,共議一個教育敘事的理解……閱讀可以引領老師們摒棄浮躁、學會思考、走向深刻,最終收獲的不僅僅是教師上出一節節好課,更有看不見的熏陶與浸染。教師們在閱讀中有了對話、交流的基礎,進而就能成為相同尺碼的人。

2.共研——在課堂的田野中深耕。國家督學成尚榮先生在《課改必須改課:課程改革十年斷想》一文中說:“課堂,是一塊凹地,所有的課程都在課堂裏彙聚並得以整合;課堂,又是一塊高地,所有的課程都在課堂裏提升並得以實現。”因此,學校要倡導教師們紮根於課堂,實踐於課堂,研究於課堂。一是開展“深度研課”活動。所謂“深度研課”,就是共同體成員在充分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有力地開發、利用一切課程資源,使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的設定盡可能地趨於合理。可以采取“文本細讀”的方式,充分發揮集體智慧,對文本進行深入、細致而又多維度的解讀,並在深入研讀文本的基礎上設計課堂流程,寫出教學預案,努力實現教師研讀的“深入”和教學設計的“淺出”。倡導每位教師每學期深入鑽研一節課,到同年級的不同班級去上,並能根據不同班級的不同學情,適當調整教學設計。這樣的“深度研課”,讓教師們對文本與課堂的理解深入了許多。二是開展“同課異構”教學活動。所謂“同課異構”,就是同一篇課文由不同的人來教,在相互交流、研討中產生碰撞。開展特級教師同課異構、師徒之間同課異構、青年教師與骨幹教師同課異構等活動,無論是對普通教師,還是對共同體的名師們來說都將收獲許多驚喜。教師們在“同課異構”中研究不同體裁、不同課型的教法,從而獲得真實的成長。

3.共思——做一根思想著的蘆葦。法國哲學家帕思卡爾說:“我們全部的尊嚴就在於思想。”倡導每位名師做實踐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實踐者,既勤於實踐,又勇於思考。首先,要求教師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反思源於問題。任何老師都會有理論上的迷茫和實踐中的困惑。我們要從工作中的問題著手,對一些感性問題進行理性思考。其次,要有探索意識,做行動研究者,在思考中強化認識、揭示規律、升華理念,並自主改進教學策略。再次,要努力成為一名有思想的實踐者,提煉自己的教學主張,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這是名師成熟、成功的核心因素。

4.共寫——寫作是另一種閱讀。著名教育專家朱永新認為:“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事實上就是他的教育史。”特級教師餘映潮也認為:“隻有用最精妙的文字把教學經驗記錄下來,教師才能逐漸成長。”共同體成員要善於總結、勤於筆耕,在共同的教育寫作中促進閱讀、促進思考,從而使得自己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認識更深刻、更全麵。青年教師要多寫教育隨筆和教育敘事,骨幹教師要多寫教學案例和課堂反思,名師們則重點提煉自己的教學主張、教學思想。寫,可以去掉教師身上的匠氣。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說:“寫,讓自己活得明白,讓自己活出精彩……寫,改變了你生命的屬性。”

當然,名師共同體需要共同的願景。隻有當名師們致力於他們都深切關注的事情時,才會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為共同體帶來知識的創生。名師共同體又要有“和而不同”的氛圍,尊重每個人的自立、親和及其多樣性。這樣,名師發展共同體才能發揮鯰魚效應,激活個體,盤活群體,帶動學校全體教師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園區星灣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