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近地麵幸福飛翔
教育隨筆
作者:錢永華
赫爾岑,這位列寧特別推崇的思想家、哲學家,一直用自己的真實,暢想平凡生活的偉大。他的《往事與隨想》都是些老實話,一份記憶,一點思緒,沒有半點豪言壯語,卻散發著真實的香味。巴金先生特別喜歡這本書,晚年翻譯了其中的一部分。後來,巴金還寫出了屬於自己的《隨想錄》。真的應該感謝赫爾岑先生,否則,巴金晚年的文章也不會寫得那麼意味深長、耐人尋味。
也許人活著,就應該平淡一些,做一些簡簡單單的事情,不要老是在飛機上吹笛子——唱高調,這樣尋常的生活反而非常精彩。從小,我們接受的就是精英主義教育,老師們經常拿周恩來先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來勉勵孩子,似乎讀語文的就要成為作家,學理科的就要成為物理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學體育的就要成為劉翔、姚明、林書豪,學美術的就要成為張大千、黃賓虹,學音樂的就要成為貝多芬、巴赫……在他們看來,天才隻能是優秀的學生。如果隻是想做一個平凡的人、一個合格的公民,似乎有些不正常。
虎媽、狼爸的言論,美國人可以有爭議,可國人卻在內心深處不斷模仿。也許是虛榮心在作怪,憑啥你家娃有出息,俺家孩子就隻能甘願平凡。於是,一些極端的方法一直在上演。孩子們在大人的威脅與誘惑之下,一邊在夜燈下苦讀,一邊在夢中過著幸福的生活。難怪許多孩子不願意早起,也許夢太誘人了。
我們的這一點“壯誌淩雲”,孩子並不買賬,結果變成煩躁不堪,牢騷滿腹。他們甚至認為,不是自己無能,而是社會不仁。魯迅先生當年就特別明智,在林語堂夫人嚴格管教孩子之時,他並沒有效仿,而是冷靜地看待自己的兒子——周海嬰的成長,沒有把自己的寶貝兒子當做天才來培養,隻是循著兒子的興趣,很快樂地認為,哪怕將來做個電器修理工,隻要有飯吃就行。這樣真實而明智的教育目標,反而造就了周海嬰先生平和的人生觀。其實,讀一讀蕭紅寫的《回憶魯迅先生》,就會覺得先生似乎也很平常,並不像一些評論家塑造的那麼高大。
儒家思想並沒有認為“兼濟天下”才能算是真正的讀書人。孔子在《論語》中,也隻是規範學生的行為,強調在禮的基礎之上,擁有一顆仁愛之心。否則,他也不會在聽說馬廄失火時,第一反應就是問傷人了沒有。
老莊思想更沒有整天讓人在世界裏逍遙。莊子認為真理不在蓬萊仙島,而在普普通通的日子裏,大鵬鳥如果沒有一定的地麵振翅,沒有風的幫助,是無法扶搖而行九萬裏的。
誠然,愛迪生說過,成功需要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和百分之一的靈感。但是,他在這後麵強調,沒有這百分之一的靈感是萬萬不行的。也就是說,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科學家、發明家的。可是一旦被人們斷章取義後,意思就成了隻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就會成為科學家、發明家。意思恰恰相反,不亦悲乎?
許多老師,隻要是有良心的,就會覺得,自己講的話常常有點言不由衷。說的是一回事,生活中又是另一回事。不知是生活在忽悠自己,還是自己在忽悠生活?這樣的教育結果,帶給孩子的隻能是登高必跌重。目前社會存在兩大問題,即就業與婚姻問題,我看多多少少與這樣的教育思想有關係。年輕人不願意做普通的工作,動不動在薪水上斤斤計較,而且總覺得自己眼前的男女朋友有這樣那樣的缺陷,未來生活中一定能遇到更好的。這樣的心態,怎麼可能安安心心地創造一番事業,又怎麼能夠得到一個溫馨快樂的家?
眼前,兒子一會兒就把作業寫完了,我還在看書。小家夥也不閑著,根據說明書開始把玩魔方。妻子有點兒不愉快,覺得小家夥不務正業。既然我沒有任何意見,妻子也沒有說什麼,畢竟在孩子麵前爭論,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妻子忙完了手頭的活兒,也和我一樣,拿起書來閱讀。沒想到小家夥似乎一下子對魔方沒了興趣,直奔自己的書櫥,學著我們的樣兒,拿起楊紅櫻的小說讀了起來,時不時地提幾個問題。一切都是那麼自然、那麼平靜,一股幸福暖流油然而生。也許,這才是平常人家最美的寫意。
人一旦認識了自我的平凡,實事求是地看待自己的人生,學會貼著地麵飛翔,說不定就能看到更加美麗的風景,從而創造更加美好的人生。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丁堰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