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引領學校發展(1 / 1)

文化引領學校發展

問題討論

作者:周如俊

美國企業管理學者弗蘭西斯曾說過:“你能用錢買到一個人的時間,你能用錢買到勞動,但你不能用錢買到熱情,你不能用錢買到一個人對事業的追求。而這一切,都可以通過企業文化爭取到。”由此,聯想到學校教師管理,也是教育人、經濟人、社會人、自動人、能力人、文化人、信息人、學習人的“八個維度”的複合管理。簡單的金錢刺激和強製的行政命令,很難持久地喚起教師的自主意識和創造精神。學校教師管理的核心價值取向就是要倡導文化引領,從行為層轉向精神層,營造教師樂於“消費”和具有極大滿足感的學校文化。

所謂學校文化,即學校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具有不可複製性、個性化、潛移默化和生生不息的管理特質。這種文化建構的核心就是價值觀的構建,也是學校整個價值體係、信念、信仰的確立。這種價值體係是學校的黏合劑,具有凝聚學校教師思維、話語、行為的功能。

一所學校的管理文化,既要重視通過合適的語言等文本的形式加以提煉與表達,更要有意識地通過學校文化建設、教育教學活動等一切途徑去宣傳、闡釋它的含義和精神,從而為教師確立一種具有群體心理定勢的指導意識、共同的文化氛圍、共同的價值觀以及由此價值觀指導下的學校目標、學校精神、職業道德等文化情懷,自覺形成“三講”氛圍:講大氣、講品位、講合作;主動弘揚“四大”精神:人文精神、合作精神、敬業精神、改革精神;學會五種方式:現代的思維方式、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學習方式和生活方式。這種情懷是由內而外的文化精神氣場——學校教師共同追求的價值取向。這樣當教師把工作當作一種文化追求時,再苦再累也心甘情願。

文化是教師管理的“軟性法規”,管理製度則是“執行法規”。學校的製度文化主要包括四個重要方麵:教學管理製度、環境管理製度、生活行為管理製度、社會實踐製度。學校管理者要把每位教師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並最優化地組織起來。這就必須有一整套規章製度,並使之不斷完善。我們要以文化管理的方式推動製度的執行和落實,不斷創新管理思想和管理措施。這樣既使學校工作有章可循,也使學校獲得持續、健康的發展。隻有每位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發揮,並形成一種集體教育力量時,才能成為推動學校工作不斷前進的巨大動力。

教師最高層次的需求,就是實現自身的價值。學校管理者除了在政策、體製、權利、待遇、精神等方麵給予教師必要的關心與支持外,還要更多地關注教師的幸福成長狀態。將校本培訓貫穿於“有效學校”“有效教師”“有效教學”“有效技能”“有效研修”五大模塊之中,建立教師知識群體(成立名師工作室,組建“靈感激發室”),創建教師知識集市(新教師實習型的學習場、骨幹教師研討型的學習場、名教師展示型的學習場)、營造教師知識環境(構建“新教師—師徒研修、成熟教師—反思研修、成功教師—知識共享”等成長鏈),從而在教師群體組織中形成知識交流的氣氛和知識共享的文化。這種文化是教師專業成長的空氣,能激發教師愛崗敬業、奮發向上的工作熱情,使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從而產生歸屬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

文化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激勵教師團隊中的每個成員主動積極地完成教育任務。當前一些學校引入市場經濟方式下的教師競爭管理並不完善,甚至出現“市場失靈”的現象。有時過度競爭容易導致教師間不擇手段的競爭,導致教師變得謹小慎微、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因此在目前提倡建立和諧社會的背景下,要調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學校管理者就必須創造出一個讓教師安心工作的合作環境,創造一種博愛、公平、誠信、友好的學校文化,引導教師超越唯利是圖,在利和義之間,在個人追求與教師團隊合作上尋找到平衡。

(作者單位:江蘇省灌南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