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讓師生更好地成長(1 / 1)

讓師生更好地成長

問題討論

作者:李建成

當下,很多人認為學校管理的目的是讓師生能夠聽領導的話,做事守規範,認真工作和學習,形成良好的“校風”。而我認為學校管理的核心價值取向應是“讓師生更好地成長”。

人的生命成長包含物質生命的成長和精神生命的成長。無論是物質生命的成長還是精神生命的成長都有一個重要特征——自然成長。這種“自然成長”包括兩層意思:其一,在“自然”狀態下,沒有進行教育而無意識的生長;其二,在教育狀態下,按照適合自己的方式進行的一種有序生長。應該說,第二種意義才是教育和管理追求的本質。“讓師生更好地成長”不是那種讓師生無引領、無幹預的“任其自然”的生長,也不是那種以犧牲人的興趣、情感和身心為代價的“摧殘人性”的生長,而應是師生生命在教育情景下順其自然的“自覺生長”——通過最適合其生命成長需要的教育,讓他們的生命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掘,生命素養得到最好的提升。

為什麼將“讓師生更好地成長”作為學校管理的本質追求呢?從管理的定義看,管理是指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製及創新等手段,結合人力、物力、財力、信息等資源,以期高效地達到組織目標的過程;而學校組織目標理應是讓師生得到最好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管理便應追求“讓師生更好地成長”。從管理的本質看,管理的本質是服務。學校管理的服務對象是師生,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應服務於師生的生命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管理也應追求“讓師生更好地成長”。從管理的意義看,管理的意義在於更有效地開展活動,改善工作,更有效地滿足對象需要,提高效果、效率、效益。學校管理的意義是引導師生不斷改善教和學的行為,更好地滿足他們教學的需要。從這個意義上說,學校管理也應追求“讓師生更好成長”。從教育的意義看,教育的意義是促進“個人的獨創的自由發展”“讓人成為他自己”。作為促進教育目標實現的學校管理便應追求教育的至高目標——“讓師生更好地成長”。綜上所述,筆者以為學校管理的理想境界是“讓師生更好地成長”。

人的生命成長既受個體內部“生長力”的影響,又受外部“自然力”的影響。社會文化和單位管理機製的不同對人發展的影響差別很大。當下,社會文化我們很難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學校管理價值追求和實施方式對師生的影響顯得尤其重要。目前,學校如何通過實施管理“讓師生更好地成長”?

很多管理者在實踐中都會不自覺地對“人”進行控製、約束和規範。管理的意義在於激勵與鞭策、引導與促進、熏陶與感染。學校管理要想讓人更好地成長,就必須通過喚醒、激發、引導等方式促進其目標的實現,尤其應倡導“用文化發展人”——讓每個師生在文化的建構和陶冶下更好地成長。在具體實踐中,這一管理理念的操作思路為:一是讓師生共同建構學校教育哲學。通過引導全體師生建構共同的信仰,並用共同的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家開展自己的教育生活。二是讓師生一起探究學校教育路徑。通過引導師生圍繞共同的教育目標建構實現其教育理想的基本路徑,形成校本的教育方法。三是讓師生參與實踐學校教育理想。通過引導師生圍繞教育目標和設計的教育路徑進行實踐,探究教育規律。四是讓師生不斷總結學校教育文化。通過引導師生對其教學方式進行總結,建構相對穩定的、適合個體發展的方式,形成獨特的學校文化。可以這樣說,師生參與學校文化建構的過程,便是進行自我教育的過程,也是實施學校管理的過程。這樣的管理是無痕的管理,更是文化的潤澤。

總之,學校是一個學習共同體。學校管理追求的意旨是通過引導這個共同體內的每個成員參與建構組織文化,再用其組織文化滋養他們,促進其更好地成長。

(作者單位:江蘇省洪澤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