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回 苦海求救,第十四回 回想家史(1 / 2)

第十三回苦海求救

1

婆婆的眼淚快要流幹了,沒有看到劉牛聲奸賊的下場,他是不甘心帶著遺憾離開這個世界,聽隔壁煤礦工人高得說,您娘家侄兒在大隊磚瓦廠當釆購,經常到煤礦找他購煤,他兒子是大隊書記,現在是高安縣出了名的勞動模範,還是宜春地區勞動模範,可了不起啦!經常與縣大爺打交道。如果去找他,說不定也許會幫助你們家伸冤的!婆婆聽了這麼一席話,好像看到了一線希望。於是起了回娘家的念頭,這個八旬高齡的老婆婆在這蒼海茫茫的苦海裏,要去尋找這唯一的救命稻草。

2

一個八旬高齡,封建社會裏的小腳女人,要想去隔山隔水的娘家,談何容易。像這樣的事,還非得婆婆出麵不可。我想方設法找來一輛獨輪車,決心送婆婆去娘家一趟。可是,我從來沒有推過這獨輪車,常人說:“推車推到老,不知往那邊倒”,就是推車的老手也有翻車之時,何況這又是八十高齡的老人,加上道路崎嶇,要過河隔山,這個任務艱巨、責任重大。為了圓老人的夢想,再艱險我也要去拚,我憑著年輕的力量和勇氣,讓婆婆坐上車,一米、二米、五米、十米,我的肩上好比千斤重擔一般,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隻要我認真,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我憑著頑強的毅力,認真的心態,踏上了送婆婆去娘家的路程。

我扶婆婆過圩堤、下河岸、上小船,一路小心謹慎。過河後,走進武家山,在山裏,呼嘯的北風吹得鬆葉沙沙地響,山林深處常有豺狼出入,讓人毛骨悚然。走出鬆林,翻過山坡,已是丘陵地帶,前麵來到三岔路口,不知往哪條道上走,婆婆已經記不清了,婆婆就歎了一聲,好命苦呀!說起自己的身世:

3

自從娘生下地,家境貧窮,八個月大就包到灣裏村做“成娘妹子”,從沒在娘家過上一個年節。小時候,下雨天坐在床上撐著傘,風風雨雨幾十年艱難度日,苦海裏長大,靠自己的雙手,種田種地養蠶,我的公公後來雙目失明,中年早逝,家庭內外全憑婆婆含辛茹苦將兒女養大成人。終於熬到新中國成立,才翻身得解放,總算是好日子有了盼頭,又誰知你伯父得病英年早逝,婆婆極度悲傷地白發人送走了黑發人,這也是閻王爺要他的命,無可奈何。孝敬娘親的重擔就落在我父親一人的肩上,我父親深知婆婆為這個家庭付出的艱辛,對婆婆衣食冷暖是無微不至地關心,幹淨的挑進,肮髒的擔出。夏天的扇,冬天的火,樣樣周全,還特地給婆買了一個長方形、重三斤六兩的銅火籠,供婆婆冬天裏床上烤火,這可是附近村莊別的老人家沒有的珍貴物品。都說我婆婆有這樣的兒子是好福氣,特別是前兩年,婆婆在侄女家做客時,不小心誤食了一塊排骨卡在咽喉不得進出,也是我父親東奔西忙,尋醫問藥,最後帶婆婆到省城南昌醫院將骨頭拿出來。一場驚險讓婆婆的生命絕處逢生,婆婆逢人就說,要不是兒子孝道,我這條老命早就歸西了,父親的孝敬越加增添了婆婆對兒子的思念,叫人心如刀絞。婆婆一邊哭一邊說:“我兒是要娘的兒呢”,想到兩個兒子,無有一個送終,婆婆更是哭得傷心。“婆婆,別哭,還有孫子我們呢!”

終於來到了婆婆娘家,親戚們見十幾年沒來過的八旬姑奶奶上門做客,一個個笑臉相迎。都說什麼風把您老人家吹到這裏來了,他們十分熱情地拿出鞭炮,熱烈歡迎。

4

走進親戚家,看到的是與我們家完全不同的景象,看到撒滿一地黃金般的穀子讓雞鴨吃不完,不由人看在眼裏,想在心頭,這對我們來說確實是叫浪費。我們每天都吃不飽,半升米在壇裏,半升米在園裏,哪有糧食喂雞喂豬,看人家,處處可見,金雞滿籠,肥豬滿圈,一派豐衣足食的景象。這裏的人們熱情洋溢,和睦相處,不愧為地、縣先進模範地方,與我們村相比,簡直是兩個世界,好一派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雙豐收的景象。

5

在親戚們熱情招待以後,婆婆便開門見山說出來訪的用心,都說是七十不留住,八十不留餐,我已八十多歲了,老遠跑過來,不為別事,隻因我兒被本村奸賊所害,如今冤沉海底,不得解恨。聽人說你現在很有名聲,經常與縣大爺見麵往來,我想你有機會在縣大爺麵前替我們說上幾句,也許能替我們伸冤雪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