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回 苦海求救,第十四回 回想家史(2 / 2)

侄孫聽了姑奶奶一番話後,十分同情我們一家的遭遇,怒憤指責劉牛聲奸賊如此殘忍地借運動報私仇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黨紀國法不能容忍的,一家人同仇敵愾。

親戚們由衷地安慰婆婆,您老人家不要過份悲傷,要好好保養身體,相信日後總會有伸冤的那一天。

親戚們辦了豐盛的宴酒熱情地招待婆婆和我,住了兩天,婆婆提出要返回家裏,親戚們再三挽留要婆婆多住幾天,說老人家來一次不容易。婆婆決意返回,親戚們放鞭炮熱情相送。

回家的路上,婆婆歎道:娘家好,過不得老,女生外向,要是爺娘生我是個男的,也許會在家鄉享受這美好時光,恨爺娘不應自小將我抱養,真是投錯了爺娘,住壞了村莊。

回來的路上,我和婆婆的腦海裏同有一個念頭,“奸賊呀奸賊!你等著吧,總有咱們翻身的那一天。”

又誰知,這幼稚的夢想,靠一個隔山隔水的大隊黨支部書記的親戚來起報仇雪恨的作用,談何容易。總之,我們全家三代人,隻要聽說哪裏隻有一絲希望,我們都會努力地去拚搏,去奮鬥!

第十四回回想家史

1

殘酷的鬥爭如此激烈,我們一家人的眼淚從春流到夏,從秋流到了冬,年複一年,特別是我的母親,他白天參加集體繁重的體力勞動,到夜來又一個人坐在昏暗的油燈下,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地在紡紗車前或織布機上,直至深夜。一家老小的衣著食宿全靠他一個人支撐,生活又非常艱苦,經常是吃不飽,沉重的**加上夜以繼日的勞作,迫使母親的身體積勞成疾,染上革食病、黃疸、膽結石等多病在身,每年都要上醫院住上幾回,真是破樓又遭連夜雨,爛船前頭巨浪濤,受盡了人間苦難,掙紮在生死線。

2

回想起我們家庭在父親被害前,一家人生活是何等的幸福,曾記得在掃盲的夜校裏,父親是多麼地慈祥。多少次快樂地坐在父親的肩上,享受天倫。我的父母也曾手抱孩兒對麵笑,一家和順甜如蜜。

3

一九六四年母親生下妹妹後,父親買來一台手工打襪機,利用母親坐月子的時間在家裏不分晝夜地打襪子,父親就利用下雨天,生產隊不開工時,到附近各村莊將打成的襪子又換成紗,每雙收取加工費2角錢,母親每天要打十幾雙襪子,也就是能掙到2-3元錢,而生產隊每個勞動日隻能拿到四至五毛錢,這就是說我們家的付業收入相當其他家庭的好幾倍,大大超過了其他家庭的生活水平,也使得包括劉牛聲在內的一部分人眼紅,不讓我父親曠工去做生意。父親很難抽出時間,家中成品襪越積越多,父親就打主意試著讓我星期天去附近村莊換襪子。我才十一歲,連秤都不認識,父親就教我認秤,他說襪子多重,紗也應該多重,如果人家懷疑我們的秤,也可以用人家的秤,反正是秤稱蘿卜秤稱薑是一回事。我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單獨到附近的村莊,走村竄戶將襪子換成紗,每雙襪子收2角錢,周而複始,經常被各村莊黃狗追趕,為的是替父親減輕負擔。

4

曾記得小時候跟著父親上田抗旱趕牛車車水,讓父親在樹蔭下多多地休息一會兒。

5

曾記得,饑荒之年,父親多少次在生產隊加夜班,掙來的米飯總是三更半夜將我們推醒,一起吃一點,他寧願自己少吃一點,隻盼著孩兒們快些成長。

6

父母的養育之恩終生難忘,一樁樁、一件件情深似海,到如今父親被冤死未報,家境落得萬丈深淵,叫我如何不痛心,自古常言有一句,有恩不報非君子,有仇不報枉為人,這殺父之仇不報,我怎為人子,我怎肯罷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