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著名老作家柳青同誌的鴻篇巨製《創業史》第一部再版時,我們請畫家蔡亮同誌畫插圖,方鄂秦同誌畫封麵和題花,力求做到裝幀設計完美,使作者和讀者都能滿意。
經過10年“文化大革命”的風霜摧殘,這時,柳青同誌從皇甫村,遷居到長安縣城靠東塬旁邊的一座幹部小樓,繼續和病魔作著頑強的鬥爭。為了征求柳青同誌對《創業史》封麵和插圖的意見,我們懷著十分崇敬和不安的心情,專門造訪了柳青同誌。
10月的一天上午,天高氣爽,微風拂麵。我們三人驅車來到柳青同誌住的地方,剛到門口的時候,適逢柳青同誌和孩子用架子車拉著蜂窩煤回來。看著他那艱難的行動,憔悴的臉色,瘦弱的身體,頓時想起他在“史無前例”中受到的種種折磨和愛妻馬葳同誌的屈死,我的心都碎了,不由得熱淚盈眶,不知說些什麼好,才能給他一點安慰。我們急忙走上前去,一麵關心著他的身體狀況,一麵說明了來意。他拄著拐杖抬頭看了看,輕輕地點了點頭,臉上倏地露出了一絲笑容:“你們來了,我很高興。”
柳青同誌十分重視書籍的封麵設計和內文的插圖,要求很嚴格,他說讀者對一本書的第一印象是封麵和裝幀的精美,要“一見鍾情”。他特別強調文藝書籍的插圖,要吻合原作的創作意圖和人物形象的刻畫,要表現出人物的“情緒”——個性和情感來。關於插圖的形式,他說:“不宜畫單頁,串文畫些人物的素描肖像和生活場景就可以了,使人一讀到那裏就自然地同情節的展現融合起來,增強藝術的感染力,給人以美的享受。”他拿出了國內所出版的幾種《創業史》版本和日文版本,說:“這幾種版本的插圖都是下了工夫的,像阿老同誌,為了畫這本書的插圖,風塵仆仆來到長安縣體驗生活,但是他刻畫的人物形象,卻不像長安縣的農民,真難為了他的一番苦心。”說完,他有點抱歉地笑了笑。
然後,柳青同誌把我們拿來的插圖和封麵的初稿放在他的桌子上,聚精會神地一張張仔細審視著,眼光是那樣的明亮。他看完後直了直腰,用治哮喘的噴霧器對著口“撲哧撲哧”捏了幾下,認真地說:“你們把農民畫得太精神,哪有這麼精神?樣板戲裏的新四軍穿的確良軍裝,看起來很精神,可這就不符合曆史的真實了,也就把解放軍艱苦樸素的光榮傳統和本色抹殺掉了。”
對梁三老漢的形象,他談得最多。他反複說:“梁三老漢畫得精神了,他一輩子倒黴,老愁眉苦臉,哪有這麼精神?梁三老漢吃得這麼胖,他還會走合作化道路?”這時,他略有幾分神秘的樣子,風趣地小聲說:“我告訴你們,梁三老漢不是不想發財,他是常常在做著發財的夢,但是他處處碰壁,處處倒黴。舊社會逼得他發不了財,到了新社會,逼得他非走合作化道路不可。他的腰再彎一點,有點窩囊。他沒有穿過這麼新的棉襖,他的棉襖不知穿了多少年囉!”當他看到梁三老漢拿的鏟糞鐵鍁在地上拖著走時,又說:“不行,鍁不能在地上拖著,別看這把鐵鍁不值多少錢,可它是梁老漢的寶貝呦,他才舍不得拖著走,要離地二至三寸;但又不能太高了,他已經老了,沒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