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雞禮讚(1 / 1)

我愛公雞。

多少年來,每在農村的院落、巷角、村頭,看見三三兩兩的雞群,我喜愛公雞的情趣,便油然而生。你看它,高冠健距,英姿勃勃,或潔白如雪,或赤紅似棗,一副多麼威武的雄姿啊!

早在童年時代,公雞就在我的心靈上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那時候,每逢春節,不論農村、城市,人們總忘不了要買一張畫著色彩鮮豔的大紅公雞年畫,貼在屋內的牆上,一些手巧的媳婦、姑娘,用大紅帖子剪成雙雙對對的公雞,貼在門窗上,托物寄意,象征吉祥如意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清明前後,婦女們又用各色碎花布做成小小的布雞,有的用五色錦線掛在房子裏,有的縫在小孩子的袖口上或肩膀、衣襟上。這樣,一年之內,大人小孩就可起居平安,不受蠍子、蜈蚣、簸箕蟲等種種毒蟲的侵害。由此可見,人們對於公雞的喜愛之深了。

公雞之可愛,曆代文人騷客以公雞為題,留下了多少優美的詩篇。兩千多年前,《詩經》裏就有以雞為題的詩:“雄雉於飛,泄泄其羽。我之懷矣!自詒_①自阻_②。雄雉於飛,上下其音。展_③矣君子!實勞我心。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雲遠,曷_④雲能來。”借雄雉表達對遠方友人的懷念。唐劉禹錫詩:“汝南晨雞喔喔啼,城頭鼓角音和平”(《平蔡州》),抒發了人們在國事多難中,聽到公雞高鳴的喜悅心情。唐溫庭筠詩:“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商山早行》),宋梅臣詩:“人家在何許,雲外一聲雞”(《魯山山行》)等,都在公雞的“喔喔啼”聲中,發現了濃鬱的詩意。

公雞之可愛,在於它忠於職守,不失時機地為人們報曉。唐伯虎《畫雞》詩雲:“頭上紅冠不用裁,滿身雪白走將來;平生不敢輕言語,一叫千門萬戶開。”“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不論是在風和日麗的春天,還是在寒風凜凜的冬日,它總是引頸長鳴,驅走黑暗,迎來了曙光,喚來了新的一天。

公雞之可愛,在於它有一股英勇不屈的堅強性格。它平時溫溫順順,與類無爭,可一旦與強敵啄鬥起來,勢不可擋,無所畏懼,決不退讓,決不屈服,即使是頭破血流,不獲全勝,決不罷休。魏晉詩人劉楨讚美:“丹雞披華彩,雙距如鋒芒。願一揚炎威,會戰此中唐。利爪探玉階_⑤,赤目含火光。長翅驚風起,勁翮_⑥飛敷_⑦張。輕舉奮勾啄,電擊複還翔。”蔑視強敵的無畏形象,活脫脫呈現在人們的眼前!

公雞之可愛,還在於它“得食而報眾,義也”。你看它,東跑跑,西啄啄,為生活而忙碌,但當它覓得了食物,卻不獨自享用,總是“咕咕”一叫,召來夥伴,聚而食之,其樂融融……

我愛公雞,永遠,永遠……

賦拙詩一道:

偏愛公雞一片心,聞雞起舞意何深。

奮誌共建偉業績,雞鳴城頭日日新。

[注釋]

①詒:贈送。

②阻:兩地之間,不能相通。

③展:輾轉反側,翻來覆去。

④曷:何時。

⑤階:台階,庭階。

⑥翮(hé):鳥的翅膀。

⑦敷:擺開,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