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我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3 / 3)

(四)加強決策的可行性分析

決策的科學化實施方案對決策分析的迅速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決策的科學化促進了決策分析的迅速發展,尤其在不確定的狀況之下進行決策, 更加需要運用決策分析對備選方案或待建項目作出全麵的分析和論證,並評估其實施的可能性。但從我國現階段的決策實踐來看,人們多集中於一般層麵的政策、法律、製度、社會環境等方麵,而對於特殊層麵的相關因素卻很少注意。影響決策可行性的特殊政治因素有:1、強烈的政治需求。有時一項決策如果缺乏某些相應的條件,隻要他產生於某種政治要求的範圍之內,也能變成現實。 2、當代的國際政治態勢。當代世界是一個政治一體化的世界,任意一個國家或者政府的重大決策要直接或間接地受到國際政治的影響和製約,對於那些與現時國際政治態勢相對應並且可以使用的決策才能取得成功。3、民心民意的現狀與趨向。政治決策的接受者是人民,所以是決策的人民是決策的接受者和承受者,因而民心民意的現狀與趨向如何,直接決定著政府決策在政治上是否可行。因此,如果在決策之前不進行全麵的可行性分析和論證,特別是不加強容易被忽視的社會政治可行性研究,或者分析不夠充分周密,就會導致決策失誤,給國家和人民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總之,在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過程中,對政治決策最優化的不懈追求是政策製定活動的應有之義。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和繼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不斷推進政治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是改革與完善社會主義政治決策的必然選擇。

三、結語

目前,就我國政治決策的完善與發展的整個過程來說,黨政機關和領導者必須根據一定的條件確定好應該實現的目標和希望達到的更高目標,通過確定的這些目標大量收集相關信息,並對相關信息加以分析處理,提取有用信息,尤其是決策者必須選擇最佳方案,對決策做出相應的調整和修正,使決策更加符合實際。對於我國人口多、底子薄、經濟落後的國家來說尤為重要,因此當前解決好我國政治決策中存在的問題以及努力加強中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就成為實現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總目標,而這個目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同時加強實現政治決策的民主化、規範化、法製化和科學化,增強政治領導的能力和效力,就要求政治領導者必須按照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原則進行政治決策。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們麵臨的決策問題的複雜性和決策性的影響力也愈加突出。因此,對長期容易忽視決策可行性的分析,也顯得日益重要,這些對建立民主的、科學的決策製度以及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陳振明.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2、劉中偉.試論21世紀中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J].學術探索,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