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我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2 / 3)

(三)政治決策過程中缺乏相關的知識和信息

知識和信息的缺乏是由我國政治決策中的輔助機構來發揮它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應有的功能決定的。相應的決策智力集團不成熟就會導致能夠為政府決策提供依據的民間大型數據庫也為數甚少。例如,民間的政策組織發育比較緩慢,不僅數量少,而且功能也不是很全,所以它們與官方政治決策知識和信息往往缺乏製度化的聯係,其效率未能充分參與到公共決策事務之中。尤其,在個別地方或部門中,民間的政策信息以及專家谘詢往往隻被看作政策決策論證的工具,甚至被用來“裝門麵”1。因此,當前我國政治決策中,社會各階層的政治決策知識和信息長期處於不對稱、不暢通狀態。

二、當前中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

要實現政治決策的民主化、規範化、法製化和科學化,增強政治領導的能力和效力,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政治領導者必須按照科學決策和民主決策的要求進行政治決策。2在大力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今天我國所麵臨的著政治決策問題呈現出複雜化和決策影響的深遠性也日益突出。因此,對長期容易忽視的決策的可行性分析,也日益變得重要。

(一)推進決策的民主化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政治決策民主化進程不但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且也得到了不斷的推進。但是,在取得成績的麵前,我們不能沾沾自喜還應深刻的認識到目前在政治決策的過程中還存在著與民主要求不相符合的現象。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正確決策是各項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要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製,推進決策科學化、民社會發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擴大公民政治參與程度,是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要推進決策的民主化,一方麵就是要必須充分發揮和強化科學的政治決策的指導思想來引領作用,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武裝頭腦,來調動人民群眾積極參與政治生活的積極性,通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政治的積極性來奠定決策的民主基礎,通過提高廣大人民群眾參與積極參與政治來奠定決策的民主基礎。另一方麵,對於決策主體的決策者而言,也需要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和增強民主決策意識。

(二) 推進決策的規範化、法製化

科學決策的大廈是法製化,經驗決策是從政治決策的很多方麵體現出來的,從根本上說我國的政治決策缺乏一整套的規範化與法製化的體製。我們要把政府決策的科學要求得以實現,必然要推進決策的規範化、法製化。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一方麵我們要繼續改革政治決策體製並加大力度的建立各種研究機構和谘詢機構為政治決策提供服務,努力實現機構優化配置、各有所職的決策結構;另一方麵,要堅決推進決策機構的法製化。努力轉變決策者的思想觀念,對決策層次進行重新定位;最後,要把決策的過程、方式方法以及對決策的監督作為實現推進決策規範化和法製化的重要動力和保障。

(三)推進決策的科學化

民主決策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推進科學的決策。中國政治體製改革的必然趨勢和方向是推進決策的科學化。具體來說,我們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麵著手推進決策的科學化。

第一,必須建立健全科學的政治決策體係,包括政治決策機構。第二,提高決策者的綜合素質作為我們推進決策科學化的根本保障,所以要培養大批的高素質政治決策隊伍,避免單純經驗決策現象的發生。提高決策者素質是推進決策的科學化的基本保證,我們要加大力度努力培養一批高素質的政治決策隊伍,杜絕單純經驗決策現象的發生。第三,建立和完善科學嚴密的決策程序。使決策程序進一步細化;使預測成為政治決策的前提;使控製反饋成為決策程序的極為重要的環節。最後,建立健全決策信息係統,提供準確、有效、及時的信息,構成一個信息能夠自由流動的社會環境和良好的政治溝通體製也是保證決策科學化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