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我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1 / 3)

試論我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

文化論壇

作者:李海英

摘 要:政治決策是黨政機關及其領導者對政治生活重大問題的指定和選擇方案,是對政治生活的方向、目標、原則、方法和步驟進行抉擇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行動的前提,是領導者的基本職能。在我國政治發展的過程中,政治決策也充當著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它是我國當代政治發展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本文通過論述當前我國政治決策存在的問題以及中國政治決策的改革與完善,來實現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目標,這個目標就是要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因此,建立民主的、科學的決策製度是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 政治決策改革完善決策製度

作者簡介:李海英,女,甘肅古浪人,西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10級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碩士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0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目前我國的政治決策體製相比西方的政治決策體製具有很多優點。比如,我國的政治決策是以代表全國最根本的人民利益為出發點,這樣就可以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保證人民能夠不斷地共享發展成果;以政治決策為例來說,我國的政治決策過程相對西方國家的簡單,並且缺少立足於金錢之上的一些院外和選舉活動,因此也大大減少了我國政治決策的成本。同時,我們也應該意識到,目前我們政治決策還需解決許多問題,所以黨和國家還麵臨著一項重大而艱巨的課題那就是改善和提高現行的政治決策。

一、當前我國政治決策存在的問題

由於我國正處於發展中國家,當前政治體製還不夠完善,廣大人民對政治決策的認識也不夠,加上經濟、政治文化素質普遍低下,因此存在著基本的問題:

(一)公民參與程度較低,利益表達不夠充分。

當前,我國公民參與政治決策人數少的主要是由於我國仍長期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並不高,公民政治文化素質普遍低下,以及公政治參與渠道缺乏製度化。盡管我國為了讓廣大公民參與政治生活,體現出人民當家作主的作用而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製度、聽證會,來信來訪辦、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等,但這些製度並沒有真正發揮它實質性的作用,如來信來訪辦,雖然公民滿懷希望地向信訪辦反映實際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糾紛,但信訪辦立案的份數較少,對大部分信訪事項無果而終;再如聽證會,政府並不是真正向征求公民的意見和建議,而是政府想通過這一製度來公布政策決定。這些都容易使好的製度流於形式。

(二)政治決策程序不規範

目前,在我國的政治決策過程中,不管是黨的決策,還是國家機構的決策都存在著不夠規範的問題,真正意義上還沒有能夠實現從經驗決策到科學決策的根本性轉變。比如對一些重大問題的界定,按規定是要通過民主集中的方式解決,但一般是由領導確定。我們知道,科學決策的整個程序是由政治決策者有效分工與配置來完成,不是由決策部門間良好的信息共享機製與協調機製來完成,這是因為決策係統卻與基本部門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而經驗決策從根本上來說是現代科學決策所指引下的政治決策部門不夠成熟的很多方麵。換句話說就是,就是政治決策機製化、法製化程度還不高所導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