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在人神關係方麵主張“機會均等”,但是神依然在智能上淩駕於一切含靈,因此信徒總是需要來自神的啟示。在這方麵,摩門教與唯信仰論(antinomianism)和白拉奇主義一樣主張任何人都有可能接受神的直接啟示。另外,由“機會均等”思想帶來的樂觀主義使摩門教信徒更加強調個人的努力是實現夢想的重要條件,這和“美國夢”的價值觀不謀而合。而美國人特有的樂觀主義也表現在“天定命運”所蘊含的擴張主義。
個人能夠接受神的直接啟示為個人努力提供了智力引導,這也是在精神領域的樂觀主義。另外,摩門教甚至取消了“原罪論”,為美國人所渴望的“自由”價值觀掃清了又一大障礙,讓人們具有更大的自由選擇權,使“個人主義”有了一個全新的起點。這與仍然生活在加爾文預定論思想陰影下的新英格蘭清教主義迥然不同。
3
摩門教教義為美國精神中的“機會均等”思想注入了一種特有的宗教文化因子,把承載新教思想的清教主義延伸到美國西部,並進一步發展壯大。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告訴安德魯·懷特大使:“摩門信徒向世人傳播了美式宗教”。Leonard J. Arrington甚至認為:摩門教把清教和民主結合起來了。(Arrington 1958:4)而清教和民主恰恰是美國文化和美國精神中的核心關鍵詞。從某種程度來說,摩門教不僅僅是一個宗教,更是一場運動,一段能體現美國核心價值觀的曆史插曲。由於宗教在美國社會和文化中占據了特殊而核心的地位,因此摩門教和美國精神便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美國精神至少可以在某些重要方麵從摩門教尋到諸多印記;而認識摩門教也有助於人們更加深刻的領會美國精神。
參考文獻:
1、《摩門經·教義和聖約·無價珍珠》. 耶穌基督末世聖徒教會台北發行中心,1982
2、蔣棟元. 《走進神秘的殿堂—摩門教》. 光明日報出版社,2011
3、Arrington, Leonard J. Great Basin Kingdom: An Economic History of the Latter-day Saints 1830-1900.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58
4、McMurrin, Sterling M. The The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Mormon Religion. Salt Lake: University of Utah, 1965
5、White, O. Kendall, Jr. Mormon Neo-Orthodoxy: A Crisis Theology. Salt Lake: Signature,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