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變異的實際存在形式——變素

“變素”指的是語言交界的一個、一個實際存在形式。比如剛才所舉的例子中, “個”的兩種語音形式,就是“個”這個語音變異的兩個變京。而NI 和 NIN,就是北京活第二人稱代詞變異的兩個變素。 “副詞數詞量詞名詞”與”數詞量詞名詞副詞”這兩種詞語組合順序,也是普通話語法中,詞語組合規則變異的兩個變素。變異和變素的關係,就好像語音學中音位和音位變體的關係一樣。音位是由許多音位變體,按照互相是否對立的原則歸納出來的。音位隻是一種概括和抽象,實際話語中,存在的隻是音位變體。同樣,變異也是由許多變素,按照他們是否有共同的社會分布這個原則歸納出來的;變異也是一種概括.實際話語中,存在的是變素。所以,一個音位可以有一個以上的音位變體,一個變異也可能包含不隻一個變素。音位是語音學研究的基本單位,但在研究音位的過程中,不能不研究音位變體。同樣,變異是社會語言學研究的基本單位,但是.在研究變異的過程中,也不能不研究變素。我們就是要調查研究實際話語中的各種變異,找出這些變異的各個變素,在什麼條件下出現,從而說明各種社會因素和語言變異之間的相關關係。由於建立了音位和音位變體的理論,人類對語音的研究深入了一大步。變異和變係理論的提出,也必特使人類對語言變異的認識更加深入。

(三)語言變異是社會語言學的主要研究對象

社會語言學就是要聯係社會來研究存在於現實活語中的各種語言變異,找出各種重要的語言變異與社會網累的相關規律,並從這種研究中,找出那些具有發展趨勢的語言變異形式,用來指導我們對語言發展的幹預。同時也從語言變異的研究中,尋找曆史上語言變化的痕跡。從這個意義上說,我們也嗬以把社會語言舉看做研究語言變異的科學。社會語言學把語言變異作為自己研究的主要對象,主要是由於下麵的幾個原因:

1.真正了解活的語言

我們已經說過,社會語言學把變異看成是語言存在的形式,任何一個正在被人使用的語言,都是一個複雜的變異網絡係統。隻有死的語言(保留在文獻中的、已經不再被當做交際工具的語言)才是靜止的、不變的。即使是這種已經死亡的語言,也可能在文獻中保留著某些變異形式。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一個活的、正在使用的語言,就不能不麵對它的許多變異形式,或者說,不研究它的諸多變異形式.就不能認清這個語言的相貌。

2.進一步了解語言的變化過程

既然語言是一個複雜的變異網絡係統,我們就不能個追究它為什麼會是這個樣子,這種在時間上不間斷、空間上分布廣泛的變異,又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由於語言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作為人類社會的最主要的交際工具,為丁交際不致中斷,其變化必然具有兩個方麵的特點:一方麵,這種變異,往往隻是從語言結構係統中,某個層級的某個個別成分開始的;另一方麵,這種變異,又是內使用該語言的言語集團中的個別成員開始的。由於社會中的各個成員,分別具有不同的社會持征,形成了許多不同的社會次文化集團。不同的社會次文化集團中的成員,他們所掌握的語言變異形式,也是有區別的。因此,當語言中某個成分起變化時,也一定是首先在某個社會次文化集團的某些成員中開始的。這樣,在大體上相同的一段時間內,這個社會中不同的社會次文化集團之間,就產生了同一語言成分的不同變異形式。這就是說,有的次文化集團采用了新的形式,而有的次文化集團依舊保留舊的形式;或者在同一個次文化集團中,有的成員采用了新的形式,而有的成員卻依然使用著舊的形式。如果這個語言成分的新形式進一步擴展,它就會慢慢地普及到同一個次文化集團的全體成員,或是該社會的不同的次文化集團,從而完成了語言的變化過程。由此,我們看到了語言共時的變異,實際上反映了語言的曆時的演變。社會語言學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要追蹤這些反映了語言曆時演變的共時變異是如何擴展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用現在的變異,說明過去的變化。

參考文獻:

1、《語言變異研究》 陳鬆岑 廣州教育出版社

2、《語言變異與變化》 徐大明 上海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