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學生對該門課程的重視性
眾所周知,這門課程是一門公共必修課,很多學生都把該門課程看成可有可無的一門課,忽視其重要性,甚至有部分學生將專業課的作業帶到課堂上來做。根據從教兩年多經驗以及跟一些老師的接觸,都普遍反映,很多學生在上該門課程的時候態度懶散,紀律較差。當然,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的一定是多方麵的,比如老師上課是否有吸引力,該門課程歸為考查課,對學生的約束力較低,但學生思想上不重視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在課堂上,經常可以感覺出,重視該門課程的學生從學期開始到學期結束一直都保持很高的積極性,每一個項目都認真完成,學期末考核時,明顯感覺個人能力有一個很大提升,特別是口頭表達能力。但不願意參與的同學,無論如何溝通與交涉,始終提不起興趣,最後的效果可想而知。由於改成項目化教學後,很多工作需要學生課後去完成,無形中也是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課堂時間畢竟有限,不能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闡述自己的理念,從而也導致部分不重視該門課程的學生產生僥幸心理,從而錯失表現和展示自己的機會。而部分學生的不參與性,也會影響到教師教的熱情,或者說會將有限的教學時間浪費到整頓課堂紀律上,造成資源的浪費。
四、促進課程活動化,與各部門合作,切實服務於學生就業
該門課程實踐教學可分為多個層次:一是課堂實踐活動。通過課堂討論、辯論、演講、情境模擬、遊戲等方式,將抽象的理論變成感性直觀的內容,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二是“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主動與學校學工處、團委協作,將課程與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活動結合起來。如職業形象設計與禮儀大賽、模擬招聘會、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等。以校級比賽的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擴大學生參與範圍。三是社會實踐。為學生創造條件,引導學生走出校園,認識職場,搜集優秀畢業生和企業代表的先進事例,感染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擇業觀和就業觀。四是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大學生創業體驗園,一方麵給有誌於創業的同學提供最直接的創業體驗平台,了解創業的流程,也可以邀請創業成功的同學回母校召開講座,交流經驗,相似的環境更容易激起學生的熱情。同時,與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各係部就業指導部門協作,與日常的就業工作相結合,掌握第一手就業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切實服務於學生,也更容易提起學生的興趣。
綜上所述,國家政策的重視性,可以從方向上起到引領作用,在全國範圍內關注到大學生就業與創業問題,相關優惠政策的推行,更有利於這一問題的深入解決;學校的高度重視,可以充分調動學校層麵資源,保證就業與創業指導的順利開展;廣大師生的高度重視,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才是保證這門課落實到實處,發揮最大價值的關鍵點,最後,課程體係改革、各部門合作,既有利於服務於學生就業,同時也是推動這門課深入發展的重要支撐。
參考文獻:
1、許明,陳曉萍.以行動為導向,以項目為載體,構建《職業生涯規劃》課程體係[J].高教論壇,2011(2):98-102.
2、曹殊,高校畢業生成為社會就業崗位的主要競爭者[J] .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