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外語類學生掛科現象的分析(1 / 2)

對外語類學生掛科現象的分析

教育論叢

作者:李鵬程 何娟

摘 要:外語類同學在全國高校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每年都有部分同學成績不理想。本文經過對相關同學的分析,總結出有個人、家庭、社會等方麵的原因,但主要還是學生個人層麵的關係,通過一些好的方法和措施,學生不及格現象一定會得到有效的緩解。

關鍵詞:外語類學生;不及格;原因;措施

作者簡介:

李鵬程,男,1985年9月生,吉林長嶺人,現任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學秘書。

何娟,女,1986年2月生,甘肅平涼人,現任甘肅地質博物館辦公室幹部。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1

在全國的高校中,幾乎每所院校都開有外語類專業,外語同學在全國大學生中占有很大一部分的比例。每年都有大量的傑出外語人才走出校園為全社會服務,但每年也有因成績不合格者導致學業荒廢。關注成績不理想的外語類同學,能夠解決他們的學習困惑將是有利於學生個人和全社會的有利舉措。萬事萬物是普遍聯係的,一切事情都處於因果聯係中。之所以有學生不及格的現象,肯定有導致其不及格的原因。我認為主要集中在如下幾個方麵。

1.個人努力不足。外語的學習需要很大程度的課下努力,僅靠老師在課堂上的講解是不足以很好的消化這門知識的。比如課堂不可能給同學時間背單詞、大量的時間來查字典,而單詞不清如何能聽懂老師在說什麼、在講什麼。聽懂一門課需要很多時間來預習,否則在課堂就會跟不上老師的節奏,一節沒跟上,節節跟不上,進而沒有學好該門課。

2.天賦不適外語。客觀的說,外語學習需要一定的本分,有些學生對外語的語感很強烈,稍加引導就能很好的理解;有些學生對字母有很強的記憶力,隻要看到一眼就能很快的記住;有些學生對外語天生很有興趣,平時交談中喜歡穿插另一種語言和詞彙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相反,部分同學恰恰不具備以上素質,導致外語學不好。

3.學習方法不當。外語的學習不僅僅是聽說讀寫單純技術上的學習,更是對這個國家、民族文化與曆史的理解和領悟。如果不了解這個國家的文化、背景,就不能很好的了解這門語言的起源、變化和發展,也就不了解這門語言的整體架構,對學習這門語言也就沒有整體的思路。

4.課程難易程度。大部分同學集中在精讀和語法,可以看出同學們學這兩門課比較吃力。加之與會話、聽力、口語比較欠生動性、欠形象性,學生接受較慢。考試中,會話、聽力等科目臨場發揮高低及當天考試狀態影響著成績。而語法和精度課理論性強,學生會就是會,不會就是不會,不存在發揮分。

5.所在家庭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對教育的看法會影響子女的一生。有些學生父母不重視教育,不督促孩子學習,不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和成績,甚至為孩子學習成績差強找理由、加以庇護。之所以考入蘭州大學是由高中階段緊張的學習和老師的嚴加看管取得的,而自己並沒有形成學習的習慣。一旦到大學來,身邊的枷鎖有所放鬆,就如脫韁的野馬一發不可收拾。有些家庭經濟狀況較好,父母有一定的社會資源,給孩子的感覺讀大學就是混時間、拿文憑,四年的目的就是如期畢業後等家長安排後續事情,所以從不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