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任何一項活動離不開決策,尤其是關鍵時刻的重大決策決定著企業的生死存亡。失敗的企業和困境中的領導們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來為自己搪塞過失,而他們卻不明白。正是因自己缺乏科學決策意識、缺乏創新意識、缺乏危機意識而造成的決策失誤,才導致了企業的失敗。
漏洞1:把戰略當成口號
不要把戰略搞成口號。口號式的“戰略”不僅對企業毫無幫助,反倒會留下許多笑柄。
中國的企業家接受新觀念還是比較快的。如某個有一定知名度的策劃大師到一個城市辦一次關於企業戰略的講座,想聽講座的企業家將會蜂捅而至,然後,這些企業家回到企業,一拍腦袋,他自己的企業戰略就出來了。這種現象是好的,至少說明企業家有了戰略觀念。但這其中的問題卻不少,這些企業家們雖然接受得快,卻又因為自負等諸多因素導致他們很淺薄。他們滿足於一知半解,更以“拍腦袋”為榮,以為拍得快就是有魄力。你隻要稍微分析一下這些企業家們拍腦袋拍出的戰略,就不難發現,他們心目中的戰略就是口號,就是空想主義。如“我的公司要在三年內成為全國第一,銷售額達到若幹”,或者再加一些圖表作為較詳細的說明,一年一年規劃得像模像樣的,可他的企業所處的內外環境到底怎樣,他的企業怎樣去實現三年全國第一的目標,他們大多是不知道的。可以這樣說,這些企業家的戰略大多說著好聽,是說給來企業考察的政府領導聽的。
我們必須明確,企業戰略絕對不是口號,更不是空想主義。企業戰略是企業經營的最高指引,是企業一切經營活動的主線,它是針對企業的具體情況製定的,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口號,“三年成為全國第一”是每一個企業都適用的,它絕對不可能對某一個企業有什麼具體的幫助,因為每一個企業所處的市場位置是不一樣的,每一個企業內部的情況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戰略不是抽象的理論,而是建立在一係列具體的可操作的措施上麵的。
完整的戰略是一個體係,它分為三個層次:公司級戰略、事業部級戰略和職能級戰略。公司級戰略也就是企業總體戰略,它解決企業從事哪些事業,重點發展哪些事業,企業長遠經營目標是什麼,如何建立和發揮企業的競爭優勢等問題,它具有統帥全局的作用。事業部級戰略是企業某一個獨立核算單位或具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利益的經營單位,對自己生存和發展作出的規劃,它要把公司經營戰略中規定的方向和意圖具體化,成為更加明確的針對各項經營事業的目標和戰略,而其中最根本的是產品市場戰略,即怎樣使產品去占領市場。職能級戰略通常也稱為經營策略,它是在事業部級戰略的指導下,按專門職能進行落實和具體化,一般包括研究與開發策略、生產策略、營銷策略、財務策略和人力資源策略等,主要是確定各自職能領域內如何形成特定的競爭優勢,以支持和實施公司及事業部戰略。上一級戰略是下一級戰略的濃縮,下一級戰略是上一級戰略的具體化,這是一個完整的體係,當然不是一句口號,也不是空想之中所描繪的空中樓閣。
戰略的製定並不是隻靠拍腦袋就能決定的。它是在分析內外諸因素的前提下,由公司總部提出經營思想、領域、目標,再將它們自上而下傳達至各級單位,由各級單位分別製定本級戰略,然後再自下而上,彙總到總部,由總部平衡調整後再自上而下實施。
善意提醒:完成企業的戰略目標需要的是實際行動,而不是革命式的口號。
漏洞2: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現在已過而立之年的人,想必對過去流行的戰鬥片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遊擊戰術仍留有深刻的印象:一般是在敵占區周圍打槍騷擾,讓敵人不得安寧;或趁天黑潛入城區,四處打擊敵人,使敵人驚恐萬狀。打完槍之後,立即撤退,等敵人氣勢洶洶而來,撲空後,槍聲又從別的地方響起……這種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在保全自己的前提下,能夠有效地打擊敵人。這種勇敢和機智在幾代人心目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幾代人都是模仿著這樣的戰術做著類似的遊戲長大的。
如今,當年玩遊戲的“兒童團員”不少已成了腰纏萬貫的私營企業老板。在商海搏擊風浪時,他們便無師自通地玩開了“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遊戲。不過,他們現在麵對的敵人,沒有武器,隻有鈔票!
不少私營企業老板表麵上為企業製定了五年計劃、十年目標、21世紀戰略,實際上心中打的如意算盤卻是“撈一把,走人”。這樣的私營企業根本就沒有戰略。他們對市場的理解,就是單純的撈錢。正像一位私企老板所說的那樣:“過去是大家圍著計劃經濟這口大鍋飯分吃,現在是爭著搶著在市場這個大池中撈油水,誰的勁大,誰的勺把長,誰就會捷足先登,撈足撈夠了,給大家剩下一池亟待治理的汙水。”
對市場他們不願培育和保護,促使其良性發展,而像曆史上割據稱王的軍閥那樣,采用強盜式的“刮地皮”。瞄準一個地區,便以廣告圍攻與人海戰術般的現身說法雙管齊下,引導消費者掏腰包。等達到“撈一把”的目的,立即流寇式地“轉戰”於另一個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