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虛才會脾氣大
專欄
作者:王溱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黨組成員劉鐵男涉嫌嚴重違紀,中央已經決定免去其領導職務。
劉鐵男有權有勢,應該有足夠的能力、素質才對。但目前披露其個人秉性和業務能力並不為內部人士認同。據國家發改委一位內部人士稱,劉鐵男在兼任國家能源局局長期間口碑並不好。此人雖不善言辭,但作風極為嚴厲,對下屬常常大聲訓斥,司局長也不例外。司長們多小心翼翼。
這就令人疑惑了,業務能力不被認同,又動輒對部屬吆三喝四,不留情麵。他劉鐵男憑什麼?資曆老?相信國家發改委這樣龐大的機關裏不乏幹了一輩子的“老人”;脾氣個性特別?但也不至於敢在單位裏如此放肆。劉鐵男的官是不小,但比他職務高的還有,他應該知道收斂。背景硬有恃無恐?從其經曆上看似乎不像。他從科員做起,磨礪30年,一個台階一個台階爬上來,身後並沒有“貴人”助力的跡象。說來說去,劉鐵男之所以敢在下屬麵前稱“大爺”,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官位。
現在為數不少的領導幹部都有“個性”,脾氣特別爆,口氣特別大,態度特別凶。批評人連吵帶罵,哪句難聽說哪句,語言之刻薄,語氣之惡劣,表情之冷漠,讓人不寒而栗,膽戰心驚。
領導不是不能批評下屬,做得不好不對,領導有權利有責任也有義務指出來,並嚴格要求。但批評的方式方法各異,有的人和顏悅色,有的人嚴肅嚴厲,有的人直來直去,有的人拐彎抹角。不管形式如何,最終的目的是讓對方接受和改進。正常的批評無可非議,但不是所有的批評都正確,可以讓人接受。有的批評本身就錯誤,黑白顛倒,是非不清。再加上態度、口氣難以讓人容忍,許多被批評者從心裏不服。碰到這種情況,有的領導大度,心胸寬廣,被批評者加以反駁或者辯解,也會認錯。但有的領導壓根沒有認錯這一說,明明理虧,不但不承認,反而把“態度不好”的大帽子扣到對方頭上,讓人心灰意冷,滿腹委屈。
實際上許多住高權重,能力水平卻稀鬆的領導幹部,動不動就發“淫威”,恰恰是在暴露其靈魂深處的膚淺。這類人生怕別人瞧不起,業務上不過硬,水平又不高,無法顯示自己,實在找不出更好的表現方式,剩下的隻有發“內火”,提高嗓門,大幅度肢體動作,以彰顯自己的權威。當然這些人也很“聰明”,看透了下屬。他們知道下屬們再對自己有意見有怨恨,也不敢頂撞,更不敢舉報。倘若屬下舉報,吃虧倒黴的一般是屬下。因為他們吃準了上級領導大致不會因為批評方式不當這種“小節”問題,去撼動一個領導幹部的烏紗帽。這次劉鐵男是犯了事,如果不是如此,媒體是不會聽到內部人士披露對一個部級領導“非議”之詞的。
領導幹部無端發火,還有一層原因,就是掩蓋內心的恐懼和私欲。劉鐵男也好,劉誌軍也罷,都是栽在經濟利益上。大把撈錢,擔心被人所知,他們要處處小心翼翼,每撈一把,如同走鋼絲。每走一步,如履薄冰。為了掩飾自己內心的焦慮,他們的火氣自然來得特別快。蠻橫無理,臉紅脖子粗,實際是內心的一種發泄。盡管他們的所作所為,暫時無人知曉,但在他們的意識中,懷疑每個人都心知肚明。於是沒有借口則罷,有了便是控製不住地發作。回頭查看一下那些貪得無厭的領導幹部,幾乎都有一副“聲色俱厲”的嘴臉。
像劉鐵男這樣的人真不該占據如此之高的領導位置,但恰恰占了。而且應該承認,口碑能力素質更低劣的領導幹部,現在仍不乏其人。他們的官職不一定比劉鐵男高,言行卻未必比劉鐵男高尚。不同的是他們目前沒有“犯事”,仍穩穩地占據在官位上。不過有一點他們應該清楚,為官特別是為好官,素質很重要。切不可不在乎言行,否則難免栽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