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再見,神劇君(1 / 1)

再見,神劇君

專欄

作者:謝勇

“相見不如懷念,見麵不如聞名,唯有失去的時候,才能深深感受到她的珍貴和美妙。人生遭遇常常就是如此。”這裏說的不是江湖或者愛情,而是著名的“抗日神劇”。在取得據說全殲過百甲種師團,讓日軍前後補充兵員達70次之多,傷亡過億的橫店大捷之後,讓不少人咬牙忍受,引來板磚無數的抗日神劇,終於要被滅掉了。不過這次動手的不是曆史上曾經存在的萬惡的帝國主義,而是中國主管部門——兩會後擁有一塊長長牌子的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據報道稱,鑒於目前神劇越來越神奇,已經嚴重挑戰了公眾認知的智商和對於抗日的嚴肅性理解。總局將要頒布22條軍令規範衛視黃金檔電視劇播出。據了解,規定特別要求,抗日傳奇劇、戲說曆史題材、雷人曆史劇禁止播出,尤其所有抗戰劇都需要重新審查,抗戰劇在黃金檔播出也將被審查,播出數量也將被調控。現實題材劇本必須占衛視播出比例的50%,古裝、宮鬥、涉案劇目的限製沿用去年規定。

這幾年,廣電部門頒布的規定可謂不少,但估計沒有一條像“神劇屠殺令”這般獲得網絡民意的認同。畢竟在今天,打開電視就得看到無數違背規律的“曆史事實”,同時違背人類社會常識和自然規律的鏡頭、故事,對於民智已開,被美劇英劇塑造出新品位的這些民眾而言,實在是件很難忍受的事情——除非,你有足夠的承受力和幽默感,能夠從這些腐爛到極致的奇葩電視劇中看到些隱藏的綺麗。這樣的人還真不是沒有,比如有一回,半夜下班後我去吃宵夜,在一家小店裏,電視上正在放著一部神劇,裏麵的鬼子兵照例智商堪憂,行動笨拙如豬狗,被中國大俠們整得團團轉,最後抱頭鼠竄狼狽而去。這種東西,中國人都看煩了難有笑容,孰料,旁邊桌子上坐著的幾個日本人,喝啤酒吃燒烤,看得興致盎然,邊笑邊用日語交流,全無被冒犯之感,更看不出因為自己的先輩被醜化而感到受傷害。

看來,“神劇純屬中國人自娛自樂,與日本無關”,這一點,不管咱們觀眾清不清楚,起碼那幾個日本人心裏是清楚的。所以,當以後看到更加離譜的“手撕鬼子”、“被奸女兵起身殺敵數人”等畫麵,看到神劇不僅局限在醜化粗製濫造,而更加融合了科幻、武俠、懸疑、時尚、性感等多種因素,我總在想,那幾位日本老兄,除了娛樂,會不會到了最後,對中國人的山寨創造力肅然起敬?

最近文化學者朱大可在接受采訪的時候,對中國電視劇和文化發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這30多年來,中國文化沒有獲得跟經濟一樣的成就,反而因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的嚴重缺失,而呈現為嚴重衰退的景象。並表現在主體認知、核心價值、宗教信仰、倫理道德、曆史傳承、原創能力、基礎美感、人際交往、個人教養、民族語言、國際傳播、文化產業等十二個主要方麵。這種危機狀況引發了公眾的普遍焦慮。而要培養出中國原創的優秀文化作品,就必須在行政體製、司法係、教育模式和文化價值觀各個方麵進行全麵改革。朱大可對於中國反智電視劇的批評和闡釋可謂到位,不過,我想補充的是,從神劇現象看,咱們中國人一點兒都不缺乏想象力和創造性,可這想象力和創造性,為什麼隻能揮灑在山寨節目和抗戰神劇上麵,搞得天怒人怨,成為國際笑點?這問題,值得咱們中國人認真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