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直麵問題也是正能量(1 / 1)

直麵問題也是正能量

專欄

作者:南橋

美國得克薩斯一所高中的曆史課上,老師讓一個名叫傑夫·布裏斯的學生出去。這個學生臨走之前在班上即興發言,訓斥老師教學不負責任,隻給學生發講義敷衍了事,而沒有去給作為國家未來的學生真正的教育,去激勵他們,影響他們。他的憤怒發言中不乏髒話,這段發言被班上同學偷錄下來,傳到網上,迅速傳播起來。有趣的是,媒體對這位略帶髒話訓斥老師的同學褒獎多於批評。

更有趣的是,事後學區表示要對教學方式進行檢討,而那位學生發現退學不是個辦法,無法實現發展,所以又回去了,沒有被懲罰,雖然學區也批評他口不擇言、方法欠妥。美國社會對付這種刺兒頭的方式值得思考。社會各界,包括教育管理部門,對這些“烏鴉嘴”沒有采取消聲的方式,甚至把這種負麵的聲音放大,索性狠狠地討論起來,最終各方能達成多贏的結果。

有時候大家害怕“異口同聲”,看問題出現盲點,還特地去找人來抬杠,即所謂的“魔鬼的支持者”。2013年5月,來自英國的肯·羅賓遜又被著名的技術、娛樂、設計演講會(Ted Talks)請去作報告,內容是美國如何走出教育的“死亡之穀”。幾年前羅賓遜發表了美國學校扼殺創意的演講,是該組織有史以來被觀看最多的錄像。這些說法都很不給美國教育界“麵子”。為什麼美國人不介意聽這種啄木鳥的聲音呢?

這得離開教育的討論,考慮一下我們麵對負麵問題、負麵消息、負麵人物等各種“負能量”應該具備什麼態度。

最近我在圖書館的舊書攤上淘得一本小書,叫《愛他就不怕頂撞他》。你如果關心一個人,一個地方,一個國家,你就該敢去麵對其問題,哪怕這種麵對,意味著爭執、犯衝等等。布裏斯如果不在乎教育,如果僅僅隻是調皮搗蛋,和老師對著來,恐怕他也不會得到這麼多支持。關鍵還是他在乎,他不滿老師教學缺乏激情和動力,不能激勵學生,所以他才去頂撞老師。

這本書裏介紹了人際交往的四個境界:一是惹不起躲得起,跑出去,最後問題還擺在那裏;二是非要爭個勝負,非要自己勝利。三是為了對方而忍讓,希望借此被對方接納,結果可能讓對方變本加厲。四是敢於麵對甚至發生衝突,試圖解決問題。我越來越相信,第四種方法最為合理。很多問題,你躲也躲不掉,隻有去麵對,去解決,以後關係才可能正常化。好像這個思維在美國很吃得開,美國最被人反感的交流方式,是為了規避衝突不作聲,但是在人後搗鬼。而通常被人接受的溝通方式,是那種不卑不亢地溝通:不為自己的權利而讓步,但是為了解決問題也不回避與對方的衝突。當然在溝通的方法上,衝突也非不可避免,若能“用愛心說誠實話”,則可能“麵對”而不對抗。這種溝通方法,也是一種做人的基本訓練。

而今“正能量”這個說法非常流行,我對此不以為然。強調“正能量”容易出現的一個錯誤,是人們把向往正能量等同於回避負能量。這個方法,在一些遇事捂蓋子的政府部門很常見,但民間也有其生存的肥沃土壤。我們有很多說法是鼓勵人們回避矛盾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比如“會做的媳婦兩頭瞞”、“家醜不可外揚”,這些“智慧”比比皆是。很多人自己沒勇氣沒能力去解決問題,於是便想坑蒙拐騙過去,糊弄一時是一時,給關係埋下定時炸彈。

如果負能量的出現,是因為有人對於不合理的現狀提出質疑,那就應該去鼓勵把這種質疑深入下去,查個水落石出,而不是回避這種負能量。世界上沒有正極負極哪裏會有電?沒有寒暑交替哪有四季?遇到負能量,不是繞道走,而是直麵它所暴露的問題,這才是最大的正能量,因為這樣的態度,顯出你的坦誠、可信,你有能力和勇氣解決問題,更為關鍵的是,你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