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停”的是什麼
專欄
作者:詹新惠
技術的發展、進步是不以人的意誌、不以行業壟斷為轉移的,互聯網將像水、電一樣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資源,阻斷互聯網化進程一小步,可能遠離未來世界一大步。
“叫停”一詞,在剛剛過去的五月有意無意間成了互聯網行業的熱詞。直接與網絡公司關聯的“叫停”事件有兩個:一個是來自政府管理層麵的“叫停”——深圳交委叫停出租車司機安裝手機召車軟件;一個是來自互聯網公司對“叫停”的主動回應——淘寶網宣布北京地區的預約掛號服務暫停。無論是哪種方式,我們都不禁要問一聲,究竟“叫停”的是什麼呢?
自互聯網被發明以來,強大、先進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和移動互聯網技術推動了整個人類社會的進步與跨越式發展。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網絡廣告、網絡遊戲、增值服務、社交服務等基於互聯網的盈利模式、運營方式催生出眾多世界級的大公司,國外有穀歌、蘋果、Facebook,國內有百度、騰訊、阿裏巴巴,造就出一個新的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互聯網行業。伴隨著互聯網行業形成和成長的,一方麵是互聯網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的全方位滲透、影響,全社會都在逐漸互聯網化;一方麵是一些傳統的行業、企業乃至傳統文化、生活方式被淘汰或逐漸消失。
可以隨便列舉出過去及當前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向傳統行業滲透而產生的企業衰落甚至消亡:電子郵件出現後,傳統郵件大幅度減少;數碼相機出現後,膠卷產品幾乎絕跡;智能手機出現後,數碼相機陷入困境;微信產品出現後,對講機市場麵臨危機;數字閱讀、移動閱讀出現後,傳統報紙、期刊處境艱難。根據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企業互聯網化發展趨勢報告》預測,將有一成多的企業或被互聯網化浪潮淘汰。
隨著以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為代表的新一代數字技術出現,互聯網對整個社會的滲透愈加快速,傳統企業在信息化這一初級階段之後,必然要麵對以數字營銷為基礎的互聯網化。互聯網化不僅帶來了新的銷售渠道、新的營銷方式和新的盈利模式,而且會實現企業內部結構的革故鼎新、升級改造。今天,如果我們還能以行政的名義發號施令“叫停”這個,“叫停”那個,未來,我們還能“叫停”嗎?
簡單、粗暴的“叫停”,首先“叫停”了新技術向傳統行業滲透的速度。阿裏巴巴總裁馬雲說:大家還沒搞清PC時代的時候,移動互聯網來了,還沒搞清移動互聯網的時候,大數據時代來了。可以說,技術的發展、進步是不以人的意誌、不以行業壟斷為轉移的,互聯網將像水、電一樣成為企業必不可少的資源,阻斷互聯網化進程一小步,可能遠離未來世界一大步。
其次,“叫停”的是傳統企業技術、管理、營銷等升級改造的力度。世界首富比爾·蓋茨曾經預言:“未來,要麼電子商務,要麼無商可務!”此話雖說有點極端,但現實確實嚴峻,因為用戶學習、生活、交流、娛樂、服務都逐漸在向線上轉移,因此企業的銷售渠道需要拓展到電子商務這條線上,企業的用戶關係需要拓展到社交網絡這條線上,企業的商業機會需要拓展到移動互聯網這條線上……傳統企業革故鼎新的節奏慢半拍,失去的恐怕就是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
最重要的是“叫停”了用戶享受新技術帶來的幸福生活。以被深圳叫停的打車應用軟件為例,筆者曾在北京用官方的叫車電話預約訂車,兩次訂車都未能成功,且都耽誤了近1個小時,但用了某一個移動端的打車應用後,1分鍾左右就有司機回應,並通過電話快速下單成功。掛號預約也是如此。互聯網行業的微創新層出不窮,特別是進入大數據時代後,基於用戶特征的個性化服務將會極大提升用戶的幸福指數。微軟高級副總裁史密斯說:“給我提供一些數據,我就能做一些改變。如果給我提供所有數據,我就能拯救世界。”
從曆史發展的潮流和趨勢看,“叫停”隻能是一時的,暫時的,如果總是“叫停”,最後被“叫停”的就是企業和政府部門了。
(作者為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