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該做怎樣的電視新聞(1 / 1)

我們該做怎樣的電視新聞

新聞觀察

作者:李苑宜

《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這本書主要通過實驗的方式,證明了議程設置和鋪墊效果在電視新聞報道中的存在,並且分析了兩種理論的局限性。電視新聞在節目編排、節目數量、表現形式、表現角度和播出時間等方麵,都能對觀眾產生影響,甚至有可能左右政權的穩定和選舉的結果,是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所以,大眾媒體不能輕率對待播出或刊出的新聞,要有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電視曾改變一代人的生活,由於電視畫麵更生動、更有現場感,對受眾文化知識水平的要求低,電視成為深入各個階層的信息傳播方式。書中也說道:“電視新聞和報紙新聞的區別,就在於其流行性和煽動性。”我認為電視機對大多人來說,娛樂的功能更大一些,電視新聞沾了電視娛樂的光。

如今,社交網站、博客、微博等的興起,改變了人們接收甚至發出信息的方式。每個人都可以是媒體,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操控者,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發放和接收信息。即便信息是碎片化的,但實時性更強、數量更多。

現在網絡的擴張雖然是趨勢,但它還不會是新聞信息的唯一來源,人們仍然需要傳統媒體正規、全麵、係統地報道新聞。目前來看,影響力最廣泛的媒體依然是電視。電視有著自身的經濟追求,但也必須明確其社會責任,應該為觀眾帶來有價值、有意義、真實的新聞。事實上,根據議程設置理論,新聞的編排和同類新聞的數量會影響觀眾對某些事件重要程度的評價,因此,電視媒體需要盡可能根據新聞的重要性選取和編排新聞。

艾英戈和金德有一個實驗結果,即“描述個人遭遇的煽情報道,通常並不能影響觀眾賦予該目標問題的重要程度”,這是一個值得我們關注的結論。事實上,隨著電視媒體走向市場化,新聞節目麵對著越來越多的誘惑,比如電視新聞娛樂化、戲劇化,甚至廣告化,當我們不斷強調故事性能吸引觀眾時,電視新聞除了要讓觀眾覺得好看,也應該讓觀眾有所反思、有所收獲,純粹的講故事不能濫用,要注意適當地提供更全麵、更客觀、多角度的信息,讓觀眾除了記得故事的主角外,還對相關問題有更全麵和深刻的認識。

書中還提到,觀眾會更容易受到電視新聞對新出現的政治議程描述框架的影響,這也意味著,麵對一個新的話題,媒體不僅僅要快速報道,而且要準確、嚴謹地報道。每個人對第一印象都會比較深刻,因此,媒體對新議程的第一次報道,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觀眾看待此事的視角。

西方新聞傳播學者已有不少關於媒體與政治關係的研究,然而,西方的文化背景和政治生態跟中國的不同,要找到更適合中國的新聞傳播的發展道路,還需要從自身出發。作為一名來自澳門的學生,我認為港澳台的媒體與政治是非常值得中國學者(包括港澳台)投入更多關注的。港澳台地區與內地同文同種,文化雖然略有差異,但大家的“根”都是一樣的,研究港澳台媒體對選舉的影響,相信對中國內地亦會有一定的參考作用甚至前瞻性──如果研究足夠全麵和權威,對於中國媒體的發展,這種參考作用比西方的理論更有價值。

我的中心觀點是:由於電視新聞對觀眾的價值判斷有著重要影響作用,因此,媒體人必須嚴肅對待新聞,做真實的、有意義的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