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媒體職責:新聞的真實與客觀(1 / 1)

媒體職責:新聞的真實與客觀

新聞觀察

作者:潘騏暢

柏拉圖的“洞穴寓言”常常被借用來比喻現代大眾媒體的影響。媒體不是通過對個人或群體的微觀層麵,而是通過製造整體的信息環境,來影響我們關於世界的想象。艾英戈和金德於1979年啟動了一項曆時8年的研究,完成了這本專著,將議程設置推廣到電視新聞領域,成功地用數據證明了大眾媒體的影響效果。該研究進一步證明了電視的議程設置效果,將大眾媒體對公眾的影響力——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難以證明,但人們又的確感覺到它的存在——用實驗研究的方法加以具象的證明,增加了議程設置理論的內在效度;同時還提出了電視新聞的鋪墊作用(priming)。顯然,電視新聞不僅告訴人們“想什麼”,還影響了人們“怎麼想”——這對傳統議程設置表明的新聞的影響做了進一步的補充。

該書中關於議程設置的實驗結果表明,新聞媒體關於人們不可能接觸到的政治世界的描述,具有巨大的影響;同時,電視新聞有力地影響著觀眾對何為國家大事的判斷。雖然該書所記錄的是美國的電視政治新聞,但是推廣到中國的媒體,議程設置效果依然大體有效。既然有如此顯著的功效,那麼,作為輿論表達者,新聞媒體在報道事實上就應該格外注意新聞真實、客觀的原則。

這本書第7~11章研究了電視新聞的鋪墊效果:“通過事先強調(priming)國家生活中的某些方麵,而忽略另外一些方麵,影響人們政治評價的標準。”媒體對新聞事實的選擇、對觀點的選擇會影響人們的認知與判斷。因此,媒體隻有保持觀點的平衡和客觀,才能履行自身的職責。

在這本書的最後一章(章名與書名相同:至關重要的新聞)裏,兩位作者整合他們的研究結果,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不管你喜歡與否,電視新聞已經成了美國政治過程中一個相當重要和殘酷的遊戲者。”“電視新聞中有關美國政治的觀點非常獨特,正如我們的研究所證明的結果那樣,這種觀點最終會變成大眾的觀點。”

同樣,在中國,媒體選擇的新聞最終也會成為大眾心目中的重要事實,媒體的看法最終也會成為大眾的觀點。正是由於媒體議程設置和鋪墊效果的作用不容小覷,因此,媒體必須恪守新聞真實、遵守新聞客觀性原則,必須注重觀點的平衡,否則在信息公開的網絡時代,可能會引起人們觀念的混亂。

媒體的影響力越大,媒體所肩負的職責也就越大。對於媒體人來說,議程設置和鋪墊效果也許是他們引以為豪的“魔力”,但是這種“魔力”存在的同時,也要求新聞媒體必須做負責任的媒體,具有職業意識,擁有社會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