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網絡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1 / 1)

網絡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的影響

新聞觀察

作者:王曉穎

“讀新聞傳播學書”欄目主持人按語

《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是一本老書,24年前構思於耶魯大學政治科學係,作者是仙托·艾英戈和唐納德·金德,前者是傳播學者,後者是心理學家。這本書首次明確地指出,電視新聞節目扮演了一個重要的角色,即告訴觀眾優先考慮什麼問題,告訴他們如何思考,影響著大多數人參與政治生活的方式。電視甚至成為把多元聲音變成單一聲音的負能量。普通民眾主要依靠電視獲得新聞,長此以往,不免會培養起信息路徑偏見(the accessibility bias),電視的偏見最終會成為公眾的偏見。觀眾已經把電視當成一個交談的伴侶、消磨時光的機器,更重要的是,看電視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需要。當一種東西成為潮流的時候,能夠對其提出質疑,需要科學的精神,需要勇氣、韌性。回到這本書的時代,讓我們體驗一下能夠揭示這種情形的嚴謹的學術力量吧。本組讀書筆記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不同年級本科生。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陳力丹

艾英戈與金德的《至關重要的新聞:電視與美國民意》一書,將議程設置理論擴展到了電視媒體,並且進一步深化了該理論,指出電視新聞不僅僅具有影響受眾想什麼的力量,同時也確實能夠影響受眾怎麼想。

在互聯網出現之前的環境下,報刊、電視等傳統媒體在議程設置中處於主動地位。而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移動終端技術的發展,議程設置的傳統模式逐漸受到挑戰,一定程度上來說,個人的議程設置開始“崛起”,傳統媒體開始喪失對第一手新聞材料的獨占權。

近年來的不少事例中,可以看到議程設置的新規律:網絡用戶個人議程逐漸演化為網絡群體用戶議程,在形成一定的傳播效果後,逐漸轉化為主流媒體議程,甚至還有可能轉化為大眾議程。個人議程越來越多地成為主流媒體議程的起點,從“郭美美事件”等網絡事件中,我們似乎都可以看到這條規律的影子。

網絡的交互性又進一步提高了公眾的地位,通過對新聞事件發表觀點,公眾的聲音更容易傳達到主流媒體那裏,議程設置開始由單向逐漸向雙向轉變。並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事件的不斷發展,媒體與受眾間的互動可能持續進行,使主流媒體可以根據受眾關注點的變化不斷進行議程的調整。

雖然目前網絡議程設置對傳統媒體議程設置產生了較大的影響,但並非所有的網絡議程都可轉化為主流媒體議程。這種情形部分是由網絡自身的特點所造成的,因為網絡傳播碎片化,存在大量的虛假信息、無用信息。而傳統媒體較高的新聞編輯水平、較完善的新聞采集係統以及較為嚴格的業務審查環節,仍然是其優勢所在,使其具有較高的權威性,故傳統媒體對網絡議程必然具有選擇性。

一定程度上,網絡議程設置對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產生了不能忽視的影響,但從目前現狀看來,傳統媒體與網絡互相影響著彼此的議程設置。許多網絡議程是在傳統媒體跟進後才得以轉變為公眾議程,甚至轉變為政治議程,從而對社會生活產生更加深刻的影響。另外,傳統媒體向網絡環境進軍早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而這類傳統媒體的議程設置必然會影響到其擁有的網絡媒體。

網絡的傳播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一定程度上,網民開始具有了決定“想什麼”的力量,但網絡議程設置的影響力目前來說仍相對有限。傳統媒體與網絡的議程設置,更多地呈現為一種相互作用,傳統媒體的議程對於公眾議程,仍發揮著較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