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報道要有專業精神
新聞觀察
作者:顧昱東
災難報道,最能體現媒體的新聞專業精神。公眾需要什麼樣的信息、社會需要關注什麼,都需要媒體把握和釋放。所謂專業精神,就是要有對災難的敏銳洞察力,客觀真實理性地報道,重點突出,而不是一哄而上、不加選擇地情緒化。
雅安地震發生以後,媒體從業人員從四麵八方湧入災區,大顯身手,從央視到各省級衛視的現場直播,使災區滿目瘡痍的情景呈現在熒屏上。對於媒體來說,這不是在抓獨家新聞,更像是在進行一場熱血沸騰的同題新聞大賽。
一些熱鬧的報道,貌似信息豐富,實際上過於表象,對抗災救災沒有多少好處。對於中國媒體的這種現象,旅日專欄作家唐辛子在博客中寫道:“我從來沒有在日本的電視上看到什麼‘感人’的畫麵。”“我隻看到不斷報道還有多少人需要救援,死亡人數又增加了多少,專家分析和官方發言人講話,偶爾電視裏會出現采訪受災者的鏡頭,但大都是安坐在避難所的避難者。他們說得最多的是:我們還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快些得到周圍的信息……”至於災害中常見的企業和個人捐款,日本媒體則一律不予報道。
為什麼呢?NHK駐北京記者北川熏說,在日本從來看不到企業家們拿寫著捐贈數額的牌子在鏡頭前亮相的場景。“我們不會辦類似的儀式”,北川熏說,“如果他們真的隻是想捐錢,那麼偷偷地捐錢也一樣可以達到目的;如果他們想起一點廣告宣傳的作用,要麼可以把消息掛在自己的網站上,要麼可以在報紙上買廣告版麵公布——廣告行為用廣告版麵是最好的。”
這道出了新聞的專業精神,那就是要體現媒體的社會責任。而不是讓想藉此“作秀”的企業展示所謂的形象。“在這樣緊急的災後報道中,國民需要的信息才是我們要報道的。”(北川熏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