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企改製,你“轉型升級”了嗎
新聞觀察
作者:範軍
媒體轉企改製正當時。媒體人對此有三種態度:一種是與時俱進,爭取主動;一種是聽順安排,被動而為;一種是消極無措,怨天尤人。三種人的結果不言自明。媒體人隻有應勢而變,抓住轉企改製的曆史機遇,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下麵擬製的媒體人自測十五問,也許有失偏頗、掛一漏萬,但若一一對照,會得到些許啟發。
第一問:你付出、奉獻的綜合指數是否大於或遠遠大於你獲取的報酬指數,遠遠大於同事報酬的平均值?
在單位中,你的角色站位是千方百計為媒體創造價值,還是千方百計為自己創造價值、為自己攬獲不應有的經濟價值?現在的問題是,後一種人有一定占比,這對媒體、對媒體人來說都不是好事。
第二問:不論在什麼媒體崗位上,你是否都有種經營者的強烈意識?
媒體轉企改製,意味著媒體中的每個人都是經營者,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廣告、發行、印務等崗位的人員。像媒體總編,應是首席記者、編輯,還應該是首席廣告人、經營人。
第三問:你能否做到與時俱進甚至超時俱進?
與時俱進是與時代同步,而超時俱進是走在時代的前麵。除了學習(如是否每年讀書不少於20本、每月讀刊物不少於4至5種、每天讀報不少於2至3份,是否對諸如《成功就是比忍耐》、《中國經濟發展大勢》等勵誌、經濟類圖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還有就是創新,在你取得的成果中是否有20%以上的創新元素,其中“第一”和“唯一”各占一定比例?
第四問:你的成長細胞中是否深藏著政治敏感?
不隻黨報黨刊需要政治家辦報辦刊,所有出版物都必須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這是媒體的生存發展之本。媒體轉企改製後,要大步邁向市場,但也應竭力靠近“市長”,要將政治敏感與做人、做事、做文章、做經營融為一體。
第五問:你是否每年至少創造一個以上令你難忘的新聞或經營案例,為媒體添彩增色,影響社會、影響別人和自己?
當然,如果半年、一個季度對自己有這樣的一種要求,就更能勝人一籌。如果能站到全國、全省、業界高度對自己有這樣的要求,必有更大造詣。大媒體的人可以居高臨下占盡優勢,而小媒體的人同樣可以仰望天空顯現作為。如果你有一種“幹不到一流就是失職、拿不到第一就是失敗”的追求,那你必將無往而不勝。
第六問:你是否感覺到昨天形成的思考、做好的文案、寫下的文字、表現的動作等還有一點點幼稚,提醒自己今天、明天需要做進一步的完善和改進?
如果有一種製度、有一種程序、有一種想法已多時沒有創新,不是製度、程序、想法出了什麼問題,而是你自己的生存和競爭能力有了問題。如果你滿足於昨天而從中找不出一點的瑕疵,毫無疑問表明你在停滯不前。
第七問:你是否先知先覺地在領導布置給你任務之前就已經投身其間,並以此影響領導的決策和別人的行動?
最好的員工行動在決策前麵;中等的員工在決策後馬上行動;平庸的員工總是慢半拍,拖決策的後腿,等待決策加碼的鞭策。媒體應是社會和時代的先行官,具有引導、影響大局的職能,對員工的整體素質和效能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但其中不少人在此方麵的能力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