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花旗的溝通機製(2 / 3)

第一忌:輕才藐賢,不重人才

《資治通鑒·漢紀》:“何世無才,患人不能識之耳。”

哪個時代沒有人才?就怕人們沒有賞識的眼光。

戰國·屍佼《屍子卷上》:“待士不敬,舉士不信,則善士不往焉。”

不尊重、不重視賢能之士,那麼有才能的人就不會來了。

首先,如果你連重視人才的最起碼的心胸和認識都沒有,若你成功了,你也肯定是個“暴發戶”,你的成功未必能長久——你必須相信真理!同樣如果你想讓你的基業長青,在全球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做“常勝將軍”,你就必須重視人才——像重視你的基業以及你自己一樣重視所有人才!

任何一名出色的CEO、HR主管或經理人,當你在挑兵選將時,你絕不能“傲慢”,你傲慢的姿態將讓所有賢才避而遠之。不要以為你“懂”、“明白”某領域的知識就能以高傲或不屑一顧的眼光來看待“專業級”的人才,就在心中萌生“就那麼回事而已,我也會”的愚蠢想法!每名人才甚至每個平平常常的人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理由,你沒有任何資格藐視任何一名專才(他們所專所長,也許你永遠都無法企及)這個世界沒有“千手觀音”,即使你很專業,你都必須給別人實現價值的機會。能否成為用人大師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這裏——用人大師有著寬博的胸懷,博愛人才,尊重人才,而不是排斥眾才,自以為是。

第二忌:不知賢能,知人不舉

你有知人的眼光與智慧嗎?你能夠敏銳、及時、無私地舉薦人才嗎?

唐·高適《詠史》:“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

宋·歐陽修《範文度模本蘭亭序》:“時不乏人而患知之不博。”

具備了重視人才的價值觀與胸懷,你還必須修煉識人、知人的智慧與眼光。

唐·皮日休《鹿門隱書六十篇》:“知道而不行,知賢而不舉,甚乎穿窬也。”

意思是掌握理論而不實踐,知道賢才而不推薦,這樣的人比越牆的盜賊更可氣!

作為公司的CEO或是HR主管,你是否犯過這樣的過失?也許是因為你的猶豫不決,也許是因為你所謂的無暇顧及,甚至是因為你的“妒忌”(你怕他或她將來搶了你的“位子”),也許是其他的某個原因,人才曾經與你失之交臂。如果這一切曾經發生過,你就應該捫心自問:我算是合格的CEO或人力資源官員嗎?我配被稱為“伯樂”嗎?

不妨銘記古人的箴言——知賢而不舉,比盜賊更可惡!

第三忌:惰於求人,選人失準

歐陽修《論軍中選將劄子》:“非真無人也,但求之不勤不至耳。”

並不是真的沒有人才,是探求不勤奮,(程度)不到達而已。

歐陽修《論李昭亮不可將兵劄子》:“寧用不材以敗事,不肯勞心而擇材。”

寧可任用沒有才學的人導致失敗,而不願意鞠躬盡瘁去選拔真正的人才——這是求人的大忌!

蘇軾《策別二十》:“天下未嚐無才,患所以求才之道不至。”

天下不是沒有人才,怕的是探求人才的渠道與方法不周至。

宋·黃中輔《念奴嬌》:“草廬三顧,豈無高臥賢傑?”

不願意盡心盡力尋求人才,是求人的大忌。

做用人大師不是一件易事,你必須勤於求人,廣泛地開辟尋求人才的渠道,廣招天下賢士。不但要勤於求人,你更要具備三顧茅廬的精神,具備探求人才的堅毅恒心,執著地探求賢能之士。

歐陽修《再論台官不可限資考劄子》:“寧用不材以曠職,不肯變例以求人。”

寧可任用沒有才學的人導致曠廢職守,而不願意改變舊例選求人才——這是用人的大忌!

《三國演義》:“舍美玉而求頑石。”

舍棄出色的人才而用庸碌無能之輩。

《史記》:“相馬失之瘦,相士失之貧。”

相馬者往往因為馬瘦而看錯它的材質,相人者往往因為人貧窮而忽略他的才能。

不肯變革陳舊的規定,沒有選舉人才的科學標準,都是選人的大忌!舍棄“美玉”般的賢才而任用“頑石”般的庸才,如此行事的人根本“不適合”做人力資源或用人工作,更“不配”做用人大師!

同時,每一位能夠做出招聘人才、任用賢才等決策的管理者,一定不能允許因人才的外表、背景、經濟條件、教育經曆、年齡等因素衝淡你對人才才華的欣賞,不能讓這些因素成為你眼中的翳障,不能在選拔人才時戴“有色眼鏡”。比如,在你選用人才時,一名所謂畢業於世界名校而炫耀跋扈、碌碌無為的“庸才”,很多時候也許根本比不上一名普通的勤奮、忠誠的員工。

第四忌:得人不培

韓愈《雜說四首》:“是馬也,雖有千裏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裏也。”

具備千裏才能的馬,假若吃不飽,則沒有力氣,表現不出才能,甚至於連普通馬的本事都沒有,還如何要求其跑千裏啊!

得到了人才,卻不能精心培育為我所用,是培育人才的大忌!那將是最大的愚蠢與損失。

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教之,養之,取之,任之,有一非其道,則足以敗亂天下人才。”

教以學問,養以禮法,取以賢能,任以專職。如果有一條沒有按照正確的方向,使用人才之道就亂了——那還會有什麼人才願意來呢?

得人,永遠隻是用人的第一步。關鍵是要培育人才,使人才為我所用。你得到的也許是一塊能夠剖出美玉的石頭,但不經過打磨雕琢,它便永遠是塊石頭。從某種程度上講,若可造之材荒廢在你的手中,你不但不配稱用人大師,你甚至已經流於誤人子弟之輩!

第五忌:擁人不任

《戰國策·秦策五》:“國亡者,非無賢人,不能用也。”

亡國的人,並不是沒有可用之人,而是有人不任啊!

擁有了賢能的人才,卻不予以重任,是用人的大忌!每一名人才都希望能夠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一展抱負與才華,實現事業與夢想。《晉書·姚襄載記》中道:“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之固,亦是用武之地。”無論如何,你必須為你的每一名人才提供用武之地,否則隻有兩種結果:或是人才在你手裏被荒廢,或是人才將最終離你而去——那你將是最失敗的管理者與領導者,你根本就不配稱“用人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