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湯其實人作為個體的存在不光受到來自人工智能方麵的挑戰,同時也受到來自生物學和醫學方麵的挑戰。多年前,判定人的生死是以心跳是否停止為準。但如今心髒都可以移植,心跳與否自然不能再用來當準則,所以醫院目前是以腦死與否來判定生死。然而隨著基因研究的不斷深入,生物學和醫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很多過去不可思議的事都一件接一件地發生了,各種器官移植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特別是幹細胞研究的突飛猛進,在不遠的將來實現自體器官的再生也不是不可能。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當一個人身上的零部件全部換過一遍之後,他還是不是“他”?換句話說,我們到底如何定義自我?粗看起來,身上的什麼部件都可以換,但是腦子不能換。換了腦子,你就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了。這似乎意味著,除了大腦,我們身上的所有器官、肢體等等都僅屬於“我的”的範疇,唯獨大腦才真正屬於“我”。
我嚴格說來,大腦不過就是個信息存儲器,隻有那些存在裏麵的信息才真正定義了你、我、他。然而,存儲於大腦神經元裏的信息與存儲於計算機裏的信息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不同,所以從理論上講也是可以複製的。假如有一天我們能將某人大腦裏存儲的全部信息複製下來,存入一個應用未來的基因工程技術製造出的空白大腦,這豈不意味著複製了一個人嗎?
老湯即使真能做到了所有這些,大概也並沒有真正複製出同一個人。因為人的思維是不停頓的、瞬息萬變的,而且還可以是跳躍式的。而複製信息卻需要一定的時間,不可能在瞬間完成。在複製的過程中,腦子裏的信息就又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複製的僅是“過去”的全部信息,產生的是一個與某人在某一時刻具有相同思維背景的新人,而並非複製了那個人。
小湯這應該就是自由意誌論吧?
老湯可以這麼說。
我信奉決定論的人未必會同意這種說法。從決定論的角度看,一個人在“下一刻”的思維是由他腦子裏存在的信息與周邊的環境所決定的。理論上說,如果在複製的過程中將環境的因素也一並考慮進去,還是有可能複製出同一個人的。這就像一個物理係統,如果初始條件和邊界條件都是完全確定的,它在任何時候的狀態也就完全確定了。
小湯恐怕沒這麼簡單。我們對人腦思維模式的了解還並不透徹,很難說下一刻的思維是否完全取決於大腦的現狀與周邊的環境。
我用生物學的方法複製大腦離實現還遙遠得很。不過,用計算機模擬來建構一個數字大腦的嚐試若幹年前就開始了,這可能才是目前真正值得注意的、比較現實的研究方向。瑞士有個“藍腦”工程(blue brain project),“藍腦”是在分子層級上對大腦進行模擬,2011年他們已經造出了約有100萬個細胞的模擬老鼠大腦。預計到2014年就可以達到1億個神經元,從而模擬整個老鼠大腦。他們的野心是在2023年完成對整個人腦的模擬。最近哈佛大學有人對線蟲進行全麵的模擬。線蟲的大腦隻有300個神經元,比較簡單。他們的數字線蟲不但有大腦,還有受大腦控製的軀體,並且“生活”在精心打造的虛擬環境中。它可以做真實線蟲所能做的各種事情,比如,可以覓食、消化、逃避天敵和繁殖等等,是個非常有意思的實驗。
老湯用計算機模擬一個與“我”完全相同的“我”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在用計算機模擬時,“我”對此是排斥的,會有意無意地製造麻煩使計算機得跟著不同變化。它永遠追不上這個“我”的思維的變化,永遠是計算機在追“我”的變化,“我”的變化是無休止的。在這中間不僅有時間差,可能空間也會有變化。因此,我認為隻能製造一個極為相似的人,但這個人隻是“幻化人”,正如僧肇在《不真空論》中引《放光婆羅密多經》所說:“譬如幻化人,非無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如果說“幻化人”從各方麵說(身體的、思維的、精神的等等)與真人都一樣,但它們在性質上卻不一樣。“幻化人”畢竟不是“真人”。
我這個問題很大,它牽涉到我們存在的世界到底是真實的抑或是虛擬的。
小湯如果說,我們這個世界就是一個模擬世界,那麼,是否還有“幻化人”與“真人”的區別呢?
我老湯身體不好,“模擬世界”的問題還是留待下回分解吧。
小湯《不真空論》有英文的嗎?
老湯應該有英譯本,我去幫你找一下。你們看看之後,我們下次再議。
對話之二:佛教與虛擬世界
我(對小湯)奶奶前些時候給我發了好幾封電郵,都是關於世界末日的,還附有幾篇提供“科學依據”的“權威人士”的文章。我看了兩篇,所謂的“科學依據”真是讓人笑掉大牙,純粹是在糊弄人。其中一個最常出現的論點是“九星連珠”,也就是太陽係的八大行星與太陽處於一條直線上;另一說法則是地球、太陽與某巨型星係連成一線。總之是當地球、太陽與其他星體間的相對位置形成某種特定排列時,會導致引力大異,地球運行軌道變遷,使生物無法繼續生存。我對幾個相關星體間的引力做了個簡單的估算:太陽對地球的影響當然是最大的。其次是月亮,約為太陽的1/200。太陽係中的其他行星,比如火星,對地球的影響不過是月亮的1/5000,七顆行星加在一起的總影響也就約為月亮的1‰的樣子。其他星係或銀河係的核心盡管質量巨大,但由於距離過於遙遠,影響就更微不足道了。所以無論什麼星體與地球怎樣連成一線,其效應都遠遠不及太陽和月亮的影響。
小湯世界末日的說法其實早就有,基督教、猶太教和*教等宗教裏都有世界末日。比如,在基督教裏,據說人死之後並不直接上天堂或下地獄,而是處於不上不下的狀態。直到“世界末日”來臨,耶穌和他的“對頭”一起重返人間,所有已死之人都會從墳墓中出來,進行正邪之間的最後一戰。大戰結束後,好人升天堂,壞人入地獄。
老湯佛教和道教裏都沒有世界末日一說。
小湯佛教與其他幾大宗教好像很不一樣。基督教、*教這些宗教是讓人盲目信奉,而佛教是讓人自己領悟,等於是在提倡通過獨立思考以尋找成佛的途徑。
老湯我的父親對佛教史有很深入的研究,他就指出過:“佛教既非純粹的哲學,也非普通的宗教。”
我佛教想讓人悟出的“道”,似乎就是我們生存的世界是一個真實存在的虛幻世界。
小湯真實存在的虛幻世界不就相當於在計算機裏運行的模擬世界嗎?
老湯這個說法有點意思。僧肇在《不真空論》中說過“譬如幻化人,非無幻化人,幻化人非真人也”。這個幻化人就有點像是模擬世界裏的人。它不是真人,因為它所處的世界隻是個模擬世界。但它又是存在的,因為模擬世界盡管是虛擬的,卻終究是存在的,比如存在於計算機裏。
我沒準我們實際上就是在某個極高等的“生物”所設計的模擬世界裏呢?當然它用的不一定是我們概念中的計算機。
小湯要是我想證實或者證偽咱們的世界是個模擬世界,與其自己冥思苦想,倒不如在計算機上搞個模擬世界,讓裏麵的“人”幫我一起想。如果我們換位思考,試想某個極高等的“生物”如果想證實或者證偽“它們”自己的世界是個模擬世界,於是就創造了一個模擬世界——也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讓裏麵的人去想法子證實或者證偽他們所處的世界是個模擬世界,然後把他們得到的結論為“它”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