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西藏秘密》背後的故事(2 / 3)

這部片子在重現藏族獨特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細節上有沒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我們有次開研討會,碰到中國藏學研究中心的次央拉老師,她的家族也曾是西藏貴族,她提出當時藏族人用的酥油茶壺肯定是陶的,不會用銅的。從嚴格的民俗角度來說確實是這樣,但導演和我們並不是不知道用陶壺,而是想提升視覺效果,畢竟是拍貴族戲,我們要講究視覺效果。

再比如,大家都看到男人帶的索吉(長耳環),為什麼有時掉出來哪(和事實不符)?首先,長耳環拴繩子,是曆史上真實有過的,太沉了,怕把耳洞拉的太長,就拴上,減輕點重量。又因為我們很多漢族男演員沒有耳洞,隻能是把它扣上去,有時候掉出來,大家就覺得顯得不倫不類的。

服裝從影視劇創作角度來講我認為是不錯的。有抨擊我們的,“你們這個衣服穿得不對”,我自己會很慎重地想,到底是哪裏穿的不對了?實際上不是穿的不對,是他自己不了解拉薩貴族的著裝。藏區也分不同的文化區域,拉薩的貴族是怎麼穿衣服的?很多藏族人自己都不了解,像我們這些年輕一點的拉薩人,也不知道那時的藏裝要怎麼穿。另外有人認為藏族人不應該是皮膚黑黑、臉蛋紅紅的嗎?為什麼劇中的演員皮膚不黑不紅?實際上是這樣嗎?又黑又紅隻是我們對藏族群眾的刻板印象。我們從材質上、顏色上提升得鮮亮一些,這沒有違背任何民俗的東西。

大家還有異議的一點是,看到裏麵的喇嘛很厲害,這也是大家對曆史的不了解。因為當時西藏政教合一,喇嘛裏也有僧官,僧官也是穿喇嘛服的。喇嘛要參與政治,解決社會糾紛,保全自己的利益也是正常的。當然,我認為一個片子也承載不了那麼多的曆史細節。很多人也給我反映,前幾集比較難看懂。這個我特別理解,名字不好記,藏族人的名字,本來大家都很陌生。裏麵提到的官職“噶倫”等,很陌生,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所以這部片子看完後,也能起到讓大家了解西藏曆史文化常識的作用。

把藏族民俗中一些比較特別、比較敏感的習俗和現象展示出來,有沒有考慮過觀眾的接受度?

我們對這些事物的態度,不應該是躲避。我曾經想拍紀錄片,其中的題材就涉及到一妻多夫,有人就說這個不要拍,有可能牽扯到侮辱少數民族,但我覺得這樣理解是有點小眾的。這些獨特的習俗,我覺得不應該是隱藏的東西,這種習俗製度本身是現實存在的,現在的西藏還能找到這樣的案例。把它真實的反映出來,並不是說想要詆毀什麼,而是讓大家清楚,這是一個地域現象,是現實存在的東西。

包括那個聖物(活佛的糞便)。一說到片中表現的那個“聖物”,大家好像就覺得是在詆毀宗教,在辱罵這個民族,這樣理解起來就太小眾了。通過一部影視劇作品,相對客觀、藝術性地再現這些東西,應該是最溫和的方式。這個東西的存在,是一個過度迷信的結果。我覺得一個電視劇其實承載的東西還是挺多的,而這一塊,引起爭論,也是這部電視劇需要承載的,因為它把很多不太好的東西、不太好去解釋的一些東西,通過影視劇作品,通過藝術的手段表現出來了。

還有對號入座的問題。一些人看了後很糾結:“哇,這個土登格勒就應該是那個家族的吧?”“哇,這個講的是那個家族的吧?”因為在當時的西藏, 5%的人掌握著95%的人的命運,本身這個5%就是少數,所以很容易就會對號入座。一對號入座後,就會有人說:“你看,這部劇把人家家裏那點事全給抖出來了。”但實際上,按導演和劇組的話來說:“我們讓虛構的人物,虛構的故事,虛構的情節,在真實的曆史環境下穿梭。”當時很多曆史事件沒有太完整的記載,且版本諸多,同樣一件事,可以找到很多不同的版本,我們隻能把相對最準確、大家最有共識的東西放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