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3 公共關係(1 / 3)

8.3.1 公共關係概述

1)公共關係的含義

公共關係(Public

Relation)也稱公眾關係,是指一個企業或組織為了增進內部及社會公眾的信任和支持,為自身事業的發展創造最佳的社會關係環境而采取的一係列科學的策略和行動。公共關係三大構成要素是社會組織、傳播與溝通及社會公眾。社會組織是公共關係的發動者,是三要素中的主體。它對公共關係理解和需要的程度決定著公共關係的力度;傳播與溝通是連接社會組織與公眾的橋梁,也是三要素中最活躍的因素,它是組織開展公共關係活動的工具和手段;社會公眾是主體開展公共關係的對象,是三要素中的客體,也是組織公關活動效果的最終檢驗者和評判者。

2)連鎖企業公共關係的範圍

得到社會和顧客的支持,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對連鎖企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連鎖企業實施公共關係策略,不僅有利於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同時也可以贏得消費者良好的口碑,並可以預防和消除一些可能的謠言。連鎖企業的公共關係範圍十分廣泛,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1)與消費者的關係

消費者是企業麵對數量最多、範圍最廣的群體,不僅包括直接購買商品的顧客,還包括所有商品使用者和潛在購買者。可見,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是企業最普遍的外部關係。消費者購買什麼、購買多少,直接關係到企業利益和目標的實現程度,特別是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和競爭的加劇,消費者已經成為企業命運的主導力量,能否贏得消費者的支持,直接關係到企業的成敗。建立良好的顧客關係,首先要求企業牢固樹立顧客第一的經營宗旨,使企業的一切行為都以顧客的利益和要求為導向,根據消費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的經營方向和營銷策略。其次要向顧客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這是協調與顧客關係的核心。連鎖企業應當從產品的采購、包裝、定價、廣告宣傳、購物環境、促銷方式、售後服務等方麵滿足顧客的消費需求。最後是采取具體措施加強與消費者的聯係,如及時向消費者傳遞企業信息、及時收集、挖掘消費者信息、切實維護消費者利益等。

(2)與交易夥伴的關係

交易夥伴是連鎖企業在業務經營活動中必須與之發生聯係的組織,包括供應商、經銷商、同行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與供應商的關係。與供應商建立緊密的合作夥伴關係,首先要求企業樹立雙贏的方針,隻有堅持互利互惠、共同發展,才能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其次應該製定恰當的采購政策,確定公平合理的權利與義務,維持公平正當的交易程序;最後是加強信息溝通與共享,促進與供應商關係的健康發展。

(3)與政府的關係

政府是具有特殊性質的社會組織,對連鎖企業有多方麵利益和行為的影響。處理與政府之間的關係,企業應該注意及時了解和遵守政府的法律法規,接受政府的宏觀指導;主動向政府有關部門通報企業經營情況;協助政府解決社會問題;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的溝通。

(4)與新聞媒介的關係

由於新聞媒介具有傳播信息、影響輿論、溝通聯係等功能,在現代社會中居於無冕之王的特殊地位,因而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與新聞媒介搞好關係應該注意尊重新聞媒介獨立報道的權利,及時向其提供真實準確的企業信息。

(5)與社區的關係

社區居民是連鎖企業重要的顧客,同時作為社區的組成部分,連鎖企業還必須被納入社區的管理體係中,所以連鎖企業應當積極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為社區建設出謀劃策,做有責任的社區公民。

8.3.2 連鎖企業的公共關係活動

連鎖企業的公共關係是由眾多活動組成的,這些活動對企業形象的樹立起著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以下幾種:

1)新聞發布會

新聞發布會是連鎖經營企業由專人用口語形式向大眾新聞媒介報告或散發希望社會各界了解、知曉信息的會議。新聞發布會是連鎖經營企業傳播各類信息的重要形式之一。

新聞發布會是連鎖經營企業以鄭重的形式向新聞媒介發布信息的會議,具有較高的規格和一定的規模,是實現連鎖經營企業與新聞媒介雙向溝通的機會,便於加強連鎖經營企業同新聞媒介和社會公眾的聯係。新聞發布會首先必須確定會議的主題。以下幾方麵內容可以作為新聞發布的主題:

(1)能引發心理刺激的消息可以作為主題,如能引起社會公眾好奇、同情、憤怒甚至妒忌、猜疑等心理的信息可作為主題。

(2)能給消費者帶來利益的事件可以作為主題。

(3)能對社會產生影響的事件可以作為主題。

總之,主題的確立必須具有新聞性、真實性、客觀性、可接受性,企業必須站在新聞媒介和社會公眾的立場上,看某一事件是否有新聞價值,公眾是否能夠接受,對企業形象會產生何種影響等。

2)社會讚助活動

讚助是對社會各種公益事業提供金錢或物質上的支持,提高企業良好社會形象的公共關係專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