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6章 落實到位,讓執行切切實實落在實處(1)(3 / 3)

工作生涯、職業生涯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在這個充滿變數的過程中,誰也不能呼風喚雨。我們所要做的,並不是像劉翔那樣快速地奔跑,而是計劃著,何處應該跑起來,何處又應該放慢腳步。

一個很簡單的例子是,在長跑的時候,勝利者是那些開始的幾圈就拚盡全力的人,還是那些保持自己的速度一直跑到終點的人呢?很顯然,是後者。因為,他們懂得堅持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一口吃個胖子。

職場生涯,有時候很像騾子推磨。每天重複著同樣的動作,枯燥而又繁雜。聰明的主人會在騾子麵前吊一把青草,騾子總想吃到那把青草,於是不斷地一圈又一圈地走著。職場中的人們最重要的事情並不是某個時候能跑得快,而是麵對繁雜的工作,能夠像騾子一樣慢條斯理,一步一步地走下去。

如果讓一匹馬來推磨,它可以飛奔,但是想象一下,它在瘋狂地跑完了幾圈之後,會怎麼樣?

《華爾街日報》這樣評價通用電氣公司前任首席執行官傑克·韋爾奇,“韋爾奇可以花一天時間參觀一家工廠,跳上一架飛機,小睡幾個鍾頭,然後再重新開始工作;在這段時間裏,他也許會停在愛達荷的太陽巷,或者在某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滑雪”。

韋爾奇認為,成功並非跑得快或是工作更努力。每一個人都可以一天工作16個小時甚至更長,但為了工作置健康和家庭於不顧的人,這還能算是成功嗎?這份工作還能堅持下去嗎?

韋爾奇以他的經曆告訴我們:成功的道路,沒有捷徑。堅持,我們就會成為下一個成功的人。

以營銷為例。如果我們在推銷時僅僅跑了兩三趟,就因顧客的拒絕而悲觀、失望,消極地認為“算了,別去了”的話,那我們根本就沒有機會獲得成功。

美國一家兵工廠曾進行了一次很有意思的實驗:在兵工廠的大梁上綁了一條粗大的鋼索,垂直固定在地麵上,在離鋼索一米處用一根很細的尼龍繩垂直地綁了一個軟木塞,他們用軟木塞很有規律地反複撞擊這根粗大的鋼索。

“有沒有什麼變化?”一群科學家,包括武器專家、行為科學家很好奇地觀察著。鋼索任憑軟木塞的撞擊,時間一分一分過去了,大家耐心地等著,第29分鍾、30分鍾,鋼索顫動了兩下,然後又靜止了,接著又是不規則地顫動。40分鍾後,鋼索開始隨著軟木塞有韻律地擺動。

這時候,科學家們露出了滿意的笑容。他們取下軟木塞,令人驚訝的是,鋼索依然不停地反複擺動。

由此可以得出一個結論:成功是屬於按自己的意誌和步調,堅持走下去的人。就像那個軟木塞一樣,如果它一開始就認為鋼索那麼粗,撞擊它根本沒用,那麼它就被自己打垮了。軟木塞的成功歸功於“按自己的意誌和步調堅持下去”的耐心,它每一次撞擊都在改變對方,一次又一次地積累,一次又一次地儲蓄力量,終於改變了對方。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盡管可能並不明顯,但那又怎樣呢?軟木塞都能使鋼索按照自己的節奏來擺動,更何況是有智慧、有衝勁的人呢?

也許,我們第一次的落實並不理想,甚至被碰得“頭破血流”,能力就是在這個時候體現的。聰明的人選擇不屈不撓,繼續堅持;普通的人選擇退縮和保守。所以,堅持本身即是落實能力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