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打破死板,學會適應情況(2 / 2)

孟氏見鄰居的兩個兒子與自己的兒子一樣,卻形成兩種結果,就去問施氏。

施氏說:“大凡能把握時機的就能昌盛,而斷送時機的就會滅亡。你的兒子們跟我的兒子們學問一樣,但建立的功業卻大不相同。原因是他們錯過了時機,而非他們在方法上有什麼錯誤。況且天下的道理並非永遠是對的,天下的事情也非永遠是錯的。以前所用,今天或許就會被拋棄;今天被拋棄的,也許以後還會派上用場。這種用與不用,並無絕對的客觀標準。一個人必須能夠見機行事,懂得權衡變化,因為處世並無固定法則,這些都取決於智慧。假如智慧不足,即使擁有孔丘那麼淵博的學問,擁有薑尚那麼精湛的戰術,也難保不遭遇挫敗的。”

孟家父子聽完這番道理,頓時怒氣全消,並說道:“我們懂這個道理了,請不必再說!”

現實生活中,也有這樣因時過境遷,重走老路,而導致自己生活不幸的情況發生。

曾經有這麼一位婦女,50年代在大學讀書時和一位男同學熱戀了,但是後來這位男同學被劃為右派,遣送到邊疆勞動改造,他們的戀愛關係不得不中斷了。20多年後他們又見麵了,這位婦女早已有了丈夫和孩子,家庭生活是愉快而和睦的。但是當她看到這位昔日戀人至今還是孑然一身時,她被同情、追悔的心情支配著,和丈夫離了婚,和這位已經平反改正了的昔日戀人結了婚。但是,這種結合並沒有給她帶來什麼幸福,她反而更加痛苦了,一方麵,她背上了對不起原來的丈夫和孩子的“十字架”,這個“十字架”比她過去對昔日戀人的思念和負疚之情還要重許多倍;另一方麵,她在重新結婚以後,發現這位昔日戀人的性格、氣質等許多方麵和青年時代相比,已經有了很大變化,他們已經合不來了,但是這時,她已經是進退兩難了。

這種情況,反映了夢想和現實的矛盾。對逝去的愛情多少有點眷戀之情固然無可厚非,但是不珍惜現在的夫妻之愛、家庭之情就太不應該了。況且,對於“第三者”來說,如果是真正愛自己過去的戀人,也要珍視對方現在的家庭、長遠的幸福,絕不能在舊情難忘的驅使下不顧一切地舊歡重拾。《傅雷家書》中說過:“過去的羅曼史,讓他成為我們一個美好的回憶,作為一個終身懷念的夢,我認為是最明智的辦法。”過去的畢竟過去了,失去的畢竟失去了,“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這才是現實的態度,正確的態度。

辦任何事都是這樣,都要從變化的角度來考慮,如果依然按照過去的眼光、想法、辦法來處理,必然要四麵楚歌。所以,最好的出發點就是一切麵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