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想做成事情,不能不知人長短,就盲目用人。
真正善於做事者,都能因人而異,去其短,用其長。
你是公司的主管,你的員工肯定會把你看成上帝,因為他們從你這裏得到紅包,分得紅利,能得到你的青睞是每名員工所希望的。有時他們會為了博得你的好感而不失時機地奉承你,即通常說的拍馬屁。其實,對於任何一個人來說,工作的時間在一天中總是占著主要的比例,所以對工作的滿意程度也從此中來。經研究發現,對工作感覺滿意的重要源泉就是擁有友好的共事者,但並不等於拍馬者,這較之工資、機會、保障、挑戰等等更為重要。人們都希望他們的社會需求得到滿足,而工作從邏輯上來說,正為他們滿足這種需求提供了必要的場所。了解了這一點之後,一個好的主管會知道,工人應有與人相處的機會,有社交活動,並會從別人的陪伴中得到快樂。最低限度,主管也應該在休息時間裏為員工創造一些上述的那些交往機會,而不應該把工人孤立起來,將他們置於分隔開來的格子間裏,彼此之間一點交往也沒有。
如果主管希望工人組成工作效率高的工作小組,就必須敏感地意識到工人們的不同之處。大多數上了歲數的人不喜歡周圍都是年老之人,大部分女性在某些時候隻想和別的男性呆在一個工作小組裏。
參與管理意味著主管並不是擅自做出決定,而是與相關的個人或工作小組討論該如何做,並聽取了工人們的意見之後再做出決定。這樣,主管或是考慮了工人們的意見,或是部分地采納了工人們的意見,總之讓工人有了分擔管理參與管理的感覺。不這樣做的話,主管也許會麵對危險,因為如果他不征求工人們的意見,工人們會感到十分沮喪——他們其實想對別人有所幫助,感受一下他們自己是有用的。如果主管聽取了工人的意見,但又不準備采納的話,他應該花點時間向工人解釋清楚他這樣做的原因。許多研究都發現,是否對工人言明一切,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工作熱情。如果你對工人說明了情況,那麼,他們對工作結果產生的責任感要比那些始終蒙在鼓裏的人強得多。
當然,並非對所有人來說都是如此。主管還應敏感地注意到,有些工人會覺得主管自己拿不定主意,而事事都要征求他們的意見,那他憑什麼拿比他們高的工資?
辦事情,必須與同行打交道。同行都是冤家,這是常理,因為就那麼一塊蛋糕,你多吃一口,我就少一口。
不管這種說法有幾分正確,有幾分錯誤,事實上,同行競爭是辦事的第一問題。
初涉商場的經營者,當自己打算從事一項行業之前,最好能夠事先調查其同行的情況,這是日後掌握時機取得成功的關鍵之一。而且不能是草率地調查三四家情況就完了,而要至少調查十家以上的情況才行。應該在調查附近同行的同時,也要調查本地的、個別外埠的,並且要仔細調查,隻有這樣做了,在戰術上叫“知彼”,才能使日後的經營精打細算,防備同行們所犯的錯誤,也才能取同行眾家之長。
了解同行,就可以得到市場上各種信息,熟悉同行的盈虧,看到自己經營的前途如何,如果對待很近的同行,都不聞不問,帶著“賣石灰的見不了賣麵的”經商作風,到頭來吃虧的還是自己。舉一個現實生活中很實在的例子,就不難看出吃虧吃在哪兒。
在位於某臨海城市火車站前的地下個體服裝市場裏,攤主小李與攤主小強同是經營高中檔服裝的,但是小強是高中畢業生,小李隻是小學畢業。二人的文化水平差異促使了小強愛聽新聞、看報紙,而小李對這些所謂“文化人的事”不感興趣。這年3月份,小強偶然看到氣象專家預測今年夏季氣溫比以前偏高,可能會出現持續高溫天氣的消息,心中一動,於是到南方迅速組織了一批透氣性好,穿著涼快、隨便的短衣短褲,同時又購進一批各色草帽及遊泳衣褲,而小李則依舊經營夏季西裝。到了五月份,氣溫陡然升高,炎炎烈日逼迫人們購買短衣褲,逼迫人們到海邊避暑。小強的那批貨物不幾日便銷售一空,實打實地賺了一大筆錢。而小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