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利用對方弱點作文章(3 / 3)

他經營的以往夏季暢銷的西裝,則成為滯銷品,經濟效益也就可想而知了。老百姓有一句話:莊稼活不用學,別人幹啥咱幹啥。這句話雖不可全用在經商做生意上,但看看同行們最近在忙些什麼,就可以從中獲得一批有用的信息,有利可圖就可以學著幹,跟著幹,逐風逐浪;無利可圖,就趕緊急刹車,懸崖勒馬,回頭是岸。

了解同行,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能夠學到同行中先進的、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工藝流程、管理經驗,最近熱銷什麼等等。經營者恐怕人人都知道信息對於經營活動多麼重要,而要獲得信息,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進行市場調查,而在這市場調查中直接調查同行的情況占有相當的比重。其實了解同行本身就是一個獲得信息、進而幫助自己決策的過程。不了解同行,這種好處得不到,自己的決策很難做到有的放矢。

了解同行,往往可以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了解同行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是了解同行是一項艱苦細致的調查工作,不下苦功是達不到目的的;二是它多多少少帶點“間諜”偵察同行底細的味道,一旦引起同行的注意,就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

既然了解同行不那麼容易,所以有時為了了解同行也得付出較大的代價。

一本書上記得有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日本商人想辦啤酒廠,可為了獲取當時最先進的啤酒生產技術,竟然犧牲了自己一條腿作代價,故事是這樣講的:一名日本大老板在創辦啤酒廠前,了解到丹麥的啤酒釀製技術是世界第一。但那時的啤酒廠保密程度很高,相當於軍工單位,是不可以隨便參觀的。當時這個日本大老板,隻身來到丹麥一個大啤酒廠,在門外轉了三天也沒有辦法。

後來,他看到每天早晚有一部黑色的小轎車進出,他打聽到車上坐的正是這家啤酒廠的老板,就趁這家老板開車出來時,故意讓汽車壓斷了自己的一條腿。送進醫院後,丹麥老板說:“你異鄉客地,很對不起啊!以後怎麼辦呢?”日本人說:“等我好了後,讓我到你的啤酒廠看門,混碗飯吃吧。”老板一聽不找麻煩,高興極了,趕緊說:“你快養傷吧,好了後就給我看大門。”於是,這個日本人養好傷後就當上了這家啤酒廠的門衛。經過三年的觀察琢磨,終於全部了解了啤酒廠的設備、原料和工藝。三年之後,揚長而去,回家開了一個頗具規模的啤酒廠。一條大腿,換回一套啤酒工藝。

上麵這個故事講得也許有點玄乎,但卻告訴經營者了解同行,尤其是了解同行的那點“真諦”確實是不容易的。當然,對於一個初涉商場的經營者來說,了解同行也許是比較容易的。因為了解同行的過程可以伴隨著開業前的市場調查一起搞,而現在的社會市場調查有多種渠道,又可多方位地進行。人們都懂得知彼知己,方能百戰百勝的道理,了解同行就在於取得這種效果。經營者了解同行可以從以下方麵著手:認清同行,知道競爭的對手是誰;同行生產或銷售的所有商品,給自己畫出個框框;同行每種產品的價格與特征;同行商品的銷售量、市場占有率、成長率;同行商品和廠牌的知名度和信譽度等等。如果經營者確實能從上述各方麵了解同行,那就能知己知彼了,否則的話,隻能是知己而不知彼,到頭來在競爭中落得個百戰百負的結果。

在商場上了解同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隨時掌握同行的經營變化。另外,也必須廣角度地對多數同行加以調查,並將結果分析歸納,自然就會了解自己所幹事業的特征和經營的秘訣。如果經營者能真的對多個同行進行調查了解,就可以具體地看出生意繁榮的同行和生意不振的同行之間的差異,便可以探討出生意陷入不振的原因,從而引以為戒。

作為老板在充分地做過市場調查後,自己就會了解同行,就會心中有數,為以後的成功經營提供保證;若不去搞市場調查,或做調查時馬馬虎虎,自己就會對同行知之不多,或全然不知,因此也就心中無數,難免在經營中做出錯誤的決策。因此告誡經營者,不了解同行,最好不要下手。你不要不相信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