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必須要有針對性。針對性又是指什麼?其中之一可為針對對方弱點作文章。按照成功辦事學的界定,這叫“攻破對方弱點術”。
俗話說:鷸蚌相爭,漁翁得利。在商界競爭中,這類事情非常多,如果哪位商家能看準時機,巧妙地利用這種矛盾,也會輕而易舉地把它們收並在自己的麾下,使他們與自己合作,從而壯大自己的企業實力。著名的杜邦公司就遇上過並充分利用了這種天賜良機。
1908年,當福特的T 型車首次問世時,威廉·C·杜蘭特早已是最大的汽車製造商了。杜蘭特曾是個經營得法的馬車製造商,後來,他便把自己在這行業中積累的經驗運用到了他的通用汽車公司。
杜蘭特很會經營,也很會尋找合作夥伴,不久,他就請到了車軸製造能手查爾斯·莫特和火花塞的製造專家艾伯特·皮恩兩人,然後又買下了處於困境中的小廠別克製造公司,後來又把別克工廠經營成為主要的汽車製造廠商之一。如此一來,杜蘭特的公司突飛猛進,到1908年,他出售的汽車比福特還要多了。
杜蘭特雄心很大,不久,他又把別克、卡迪拉克、奧爾茲莫別爾·奧克蘭(後改稱龐大蒂亞克)和其他5家汽車公司、3家卡車公司以及10家零件製造商組合成通用汽車公司,福特和製造奧車的奧爾茲因為得不到現金沒有參加,其餘這些公司的合並都是通過股票互換來實現的。
杜蘭特這樣做,顯然是有點過於著急了,僅僅兩年,他便遇到了無法克服的困難,因為公司是靠票證辦起來的,所以債台高築,同時,由於公司迅速擴展,很快便用完了可以應用的款項。1910年,經濟衰退時,杜蘭特為了渡過難關,曾向紐約和波士頓的銀行家們商借1500萬美元,而以李·希金森公司為首的銀行家們卻堅持杜蘭特必須辭職,他們還從中扣除250萬美元現金另加價值600萬美元的通用汽車公司股票作為傭金。在這批銀行家的統治下,各子公司得到了鞏固,任何被認為是經營上的累贅都一律砍掉,他們要的是利潤而不是企業的擴展。
杜蘭特甘心認輸嗎?當然不會,他在重新謀求發展。
1911年,他同一個瑞士技師路易斯·雪佛蘭合作,生產了一種廉價汽車,再次與福特競爭。這種廉價汽車很暢銷,杜蘭特很受鼓舞,於是幻想把通用汽車公司再奪回來。為此,他提出雪佛蘭與通用以5:1作為股票交換,但是銀行家們仍堅持要另加900萬美元。
杜蘭特現在有的是幻想,缺少的卻是美元,尋思再三,他便決定找一個能利用的對象——一個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對象。很快,這個對象便來到了杜蘭特麵前,他就是正受命於杜邦公司的約翰·丁·拉科斯布,而杜邦正是他期望中的具有強大經濟實力的公司。拉科斯布的出現使杜蘭特如獲救星,連忙把自己的想法抖了出來,並讓其透露給皮埃爾·杜邦。皮埃爾顯然對前景廣闊的汽車工業十分看好,便沒有表示拒絕。杜蘭特便寫了一張請柬給皮埃爾,邀請他在自己與銀行家們談判的時候能親自光臨。皮埃爾出乎意料地痛快回答:“我來!”
實際上,皮埃爾和拉科斯布對通用汽車公司垂涎已久,隻是沒有機會下手,現在真是天賜良機。所以當杜蘭特遇到困難時,在拉科斯布的勸說下,皮埃爾便買下了通用汽車公司的3000股股票,靜心等待時機。
談判那天,杜蘭特信心十足地到了會場,皮埃爾和拉科斯布如期而至,一切顯得那麼自然順利。在談判中,雙方為了各自的利益而寸步不讓,談判進行得異常艱難。
杜蘭特精疲力盡,指望皮埃爾能在關鍵時刻幫他一把。
然而,皮埃爾卻不動聲色,儼然一副中立的樣子。由於雙方僵持不下,最後按照協議規定,由最大的少數股持有人暫時代管通用汽車公司。
這個最大的少數股持有人便是杜邦。皮埃爾通過在談判中保持中立而實現了夢想,當上了通用汽車公司的董事長,這一當就是13年之久。
在商界的合作中,任何買賣隻能公平地去做,卻不可能絕對平等。隻要不強迫,雙方自願達成協議,這就是公平;然而,事實上,當雙方利益尖銳衝突,任何協商的途徑都無法解決時,隻能靠仲裁或中立方來起關鍵作用。杜邦公司的成功,就是因為皮埃爾能在談判過程中不輕易去支持任何一方,掩藏著自己的動機而不露,到時機完全成熟時才悄然走了出來,坐收漁翁之利。這一步棋,惟弈家高手方能走出,實在是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