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日報》的著名發行人斯特朗曾經說過,他怎樣將所有的讀者作為一個“橫截麵”,依照其收入的多寡分為四級,然後派十個人分別與四千個代表這一級別的男女進行個別交談,征詢他們喜歡什麼、《紐約日報》應注意哪些方麵的材料等等。將這些人所談的內容進行分析總結,然後依照結論采訪和寫作。如果他不這麼做,他的報紙也許隻適合他們自己,那麼這份報紙是永遠也得不到公眾歡迎的。
在戰爭中任聯軍司令的法國名將福希,當他從軍官學校畢業出來的時候,他並不像其他軍官那樣被分配到繁華熱鬧的城市去工作,而是選擇了太勃斯這個不起眼的小城區。因為在這個城區裏各個種族的法國人常來參加熱鬧非凡的賽馬節,他可以從容觀察他們“特殊的氣質”。這位將軍在他的畢生的事業中始終致力於對人的性格的研究,這對他用不同的策略指揮不同個性的下屬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一位研究者評價說:“他對各種各樣的人物心理狀態的感知、他對各種典型人物的了解、他的駕馭眾人的策略、他與下屬融為一體的才能,可以說與他的偉大的軍事天才不相上下。”
另一種獲取別人意見的方法就是深入公眾之中。
葛洛奇,這位早年的新聞記者,後來成為《波士頓郵報》的發行人及大股東,就是利用這種方法取得成功的。
在他擔任《波士頓郵報》的編輯時,他常常混雜在市區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石階旁,或者駐足稍息在旅店、商場的大廳裏,敏銳地靜聽人們的談話,了解讀者的心理和嗜好,並以此確定他的編輯方針。
大凡成功的人,都是這樣運用不同的方法去觀察、研究他所要影響的一些人,然後按照他們的心理需求去滿足他們。
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人對自己的主人忽視了潛心的研究。哈佛商業學校校長童翰認為這點是許多人事業上不成大器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說:“在我們從事的商業界中,的確有不少似乎充滿了才華的人,他們工作勤奮、對主人的旨意從不打折扣,他們自己堅信是很熱心地服務於自己的公司的。他們的這種勤奮及忠誠在一定程度上也獲得了上司及主人的好感,並提升他們做自己手下的管事或領班。但是,他們就是不能再一次地超越自我,其前程也永遠止足不前了。”
為什麼呢?
童翰接著說:“最簡單的理由就是因為他們對於每個問題常常是依照他們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局部的辦事立場來解決,他們根本沒有想到考慮全局或以公司主人的立場去解決。他們也從不將自己置身於公司主人的位置去設想:主人為什麼這麼想?他是怎樣看待這一問題的?我的想法與主人的差距何在?如果我真的處於主人的位置,對於這類事情我又該如何去處理?這就是這類人的問題的症結。”
從前做過報童,後來成為美國萬國協會主席的布來希也說過:“在我所做過的許多事業中,幫助我最多的是依照我上司的辦事習慣去做我的事,因為我知道雖然我想步出眾人的行列,但當時我的能力還不及我的上司。我熟悉我的上司,在我做每件事的時候,我的每一個舉動,每一個欲念均模仿上司的,並趕在他之前。我常常比他早到辦公室,幫他做一些預想到他肯定會做的事情,以此證明我腦筋的敏銳。就這樣,經過不斷地自我鍛煉,終於使自己成熟了。”
有些不明智的人可不會這麼做。甚至在向自己的上司請求提升或者加薪時,也完全忽略了主人的觀點。他們或許會說:我在這裏服務好幾年了,我想我一定能夠做些較好的事情;或者我家裏又添了人口,我希望能增加一些生活費用;或者你給某某人加了薪水,我們倆是一道開始工作的,我不明白你為什麼不給我也加一點?
如此等等。這些話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動老板的心,但絕不能引起老板提拔他的感覺。
相反,能時常顧及老板意向的人,並在實際中不斷超越自我,在他要求榮升以前,他的老板早已有這種念頭了。
所以,駕馭人的整個秘訣就在於探索別人的意向,並將它時刻牢記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