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事謀變要靠眼力,看出深層次的東西。我們知道,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麵,單憑表麵所見遂下結論,常會產生很大的錯誤。平常隨時都可能有意料不到的事情發生,像是公司內、朋友間莫名其妙的口角摩擦,以及平日的乖乖牌意外地變成問題的中心人物。
仔細觀察這些事情發生的原因,可以發現其實是我們忽略了多方的了解觀察,而單純地以為某人就是什麼樣的人,等到出現問題時,才吃驚不已。
在今後,每個人的價值觀念都應多元化,要采取什麼態度來接受事物才是正確的,會越來越難以判斷了。
比方說在公司裏,傳出有關某重要人物的謠言。像這種場合,這個惡意中傷的另一麵是否有什麼用意呢?
傳播謠言的人居心何在呢?誰會因此受益?誰會因此受損?這些問題都必須深入分析,不可單純地相信謠言。
不僅限於這些派係之爭,看到任何一個現象時,不能不經思考就全盤接受,還必須考慮到其中的原因或是背景。
假使不做深一層的考慮,隻見到事情簡單的表麵就相信的話,必會引起很大的錯誤。
對上司所說的話和前輩的行為,也都要有一種觀念,那就是他們也有表裏兩麵。有了這種觀念的話,無論他們說什麼,都要探究他們的內心。先考慮事情的另一麵,遇到狀況時便不會驚慌失措,而可以想出很好的解決方法。
世上的事都是乍看單純其實很複雜的。對別人所說的話如果全盤相信,那是很危險的,必須探究反麵,而確定他真正的用意。
這裏的意思並不是要你做一個懷疑心重而不信賴別人的人。信賴別人是必要的,但是不能用直線式的單純想法去接受,而是要先探究事情的另一麵之後,對於該信任的便信任。
這也就是說,看到人的表麵就相信他,或是看到事情的表麵就驟下結論,這些都是太過單純、頭腦簡單的人所為。你應該及早脫離這種直線式的思考,懂得如何看透現象的裏層,如此才能應付往後更為複雜的問題!
有許多人辦事,之所以一事無成,關鍵是在做事之前,對事情理解不夠,犯下了一知半解的通病。
知天曉地、知己曉彼是古代軍事指揮家所必備的基本素質。“知”作為製勝的一項本領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需要通過努力學習、深入觀察來獲得各種知識,而學習和觀察的過程就是製敵取勝的過程。因此,許多成功人士就是知曉天文地理,旁通文史哲數的博學之才,他們的成功與他們自身的文化修養有著密切關係。
要通曉天地萬物,就必須真正下工夫去學習。中國古代有個笑話,說是有一個大財主,雖然富甲一方,但家裏連著幾代都沒人識字,於是財主決定要讓自己的兒子學會識字。他請了老師來教他的兒子。老師一開始就教孩子拿著筆描紅,練習寫字。寫一畫後,老師就告訴孩子這是“一”字,寫兩畫就告訴他說這是“二”字,寫三畫就告訴他說這是個“三”字。那孩子一下子恍然大悟,扔下筆,興高采烈地跑到父親麵前說:“我學會識字了,我學會識字了。不用再麻煩先生來教,這樣還得花不少酬金,請您將先生辭了吧。”財主很高興,聽了兒子的話,用錢財和禮物客氣地辭退了老師。過了沒多久,財主打算請一位姓萬的親戚來家吃酒,於是大早上就把兒子叫起來寫請帖。時間過去很久了,請帖還沒寫完。財主沉不住氣去催兒子。兒子很生氣,對財主說:
“天下姓氏多著呢,他幹嗎非得姓萬?我從早上寫到現在,才寫完五百畫。”
上麵這個笑話中的財主兒子真是個活寶,但我們笑過之後,要仔細想想,是否自己身上也有這種不肯下工夫,淺嚐輒止,滿足於一知半解的傾向。一切成功的取得,離開了對所追求目標的深刻了解都是不可能的。從某種意義上講,一知半解與一無所知同樣有害,甚至害處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