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的第二個內容就是要知曉人事。即具有識別人才和了解對手的能力。這一方麵的能力則需要努力在實踐中去體會。
齊國北門有個看門人叫北郭騷,他織漁網,捆草靶,織麻鞋,以此換錢養活老母親;可是仍然吃不飽。他光著腳來見晏子,說要點東西以養活老母親。晏子的仆人對晏子說:“這人可是齊國的賢者,他絕不願意做天子的大臣,諸侯君主的朋友,從來不苟且取利,從來不害怕危難。今天到這裏來乞討是為了養活母親,同時也是在教您做義事,必須給他東西。”晏子讓仆人將自己的糧食和金錢送給他,北郭騷接受了糧食而還回了金錢。
過了一段時間,齊國君主不信任晏子了,晏子隻好離開齊都城,路過北門與北郭騷告別。北郭騷特地洗了澡再會見晏子,說:“先生做什麼去呀?”晏子說:“齊君懷疑我不忠,我隻好離開這裏了。”北郭騷說:“先生請您好自為之吧!”晏子上車歎息道:“我的出走不是活該嗎?我怎麼就不這麼不識人呢?”
晏子走了以後,北郭騷召集朋友們告訴他們:“我曾經要晏子行義,因而向他乞討過養親的費用。我聽說:‘人家幫你養活親人,你應該幫人家排除危難。’現在晏子受到了齊君懷疑,我將以自己的生命來向齊君證明晏子的忠誠。”然後,北郭騷穿好衣服,戴上帽子,讓他的朋友帶著劍和竹籃子跟著他,來到齊君宮門前,要求門衛向齊君轉達他的意見:“晏子是天下的賢人,他離開齊國,齊國必然會消亡,與其看著齊國消亡,不如先死了好,我以我的人頭作證,晏子是忠於齊國的。”回過頭來對他的朋友說:“把我的頭放在竹籃子裏,送給門衛讓他交給齊君。”然後拔劍自殺了。北郭騷的朋友割下他的頭,放在竹籃中交給門衛,然後對圍觀的齊國人民說:“北郭先生為了齊國安全死了,我為北郭先生的忠義也應陪他去死。”也拔出劍來自殺了。齊國君主聽說此事以後大驚失色,急忙跳上驛站的車親自去追趕晏子,一直追到國境線上,才追上晏子,請他原諒回齊都。
晏子沒辦法,隻好回來。回齊都後,晏子聽說北郭騷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來證實晏子的忠誠,說:“我這次出走完全是應該的,因為我根本就不懂得識別人呀。”
以上所說的知人的本領,除了知曉朋友之外,還包括知曉敵人和對手的狀態,隻有這樣才能做到百戰不殆。
唐高祖李淵的兒子李元嬰被封為滕王,他非常荒淫,身邊許多官員的妻子都被他玷汙了。他最常用的伎倆是假稱王妃召喚某位夫人,然後人一到王府,他就強行無禮。有一天,崔簡的妻子鄭氏被王府召喚,想不去,又怕滕王的淫威;要是去肯定會受汙辱。鄭氏最後對丈夫說:“沒關係,我有辦法。”鄭氏去了滕王府中門外的小閣樓,滕王正在閣樓內,見鄭氏進來就想逼迫她。鄭氏大聲呼喊道:“大王豈能做出這等事,一定是奴才!”
說著拿鞋底把滕王的頭打破,還用手指把他的臉抓出了血。王妃聽見動靜出來,鄭氏才得以回家。滕王感到羞慚極了,他十天不理政事。後來滕王出堂就座,崔簡上前去謝罪。滕王麵有愧色,隻得將崔簡夫婦調出王府。
而那些曾被滕王汙辱過的官員之妻對比之下,都個個自愧不如。
鄭氏麵對滕王的淫威,沒有屈服。但出於現實情況,又不能直截了當地揭穿滕王的無恥嘴臉。於是根據滕王可能采取的措施想出了這個既能保全自己貞節,又能給滕王一個退步的一舉兩得的計謀,圓滿地處理了這件棘手的事情。
可見,知人是知行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