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章 洞察先機,把情況弄清楚(1 / 2)

對於管理者來說,最重要的是辦任何事情都不能草率為之,要學會洞察先機,把情況弄清楚以後再出手。

為什麼呢?平常我們說,在辦事過程中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意即要拓展眼界,廣開言路,不要僅僅局限於鼻子尖上的一時一事。這樣可以形成全方位感,其中,我們又覺得以向“前”看最為緊要,放開眼光,立足現在,預測未來,即先見之明。

先見之明者,就是目光為別人所不及,就是睿智為別人所不及,就是冷靜為別人所不及。

先見之明所以重要,是因為沒有它就會犯錯誤。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先見之明能幫助我們避開麵臨的危險,它基於對現實的準確判斷。一個人有先見之明,他必定少走彎路。少走彎路,自然能夠較快成功。

看得遠,才能走得遠;走得遠,才能做得遠。

無疑的,工作中需要具有內心的準備和先見之明的能力。對自己的工作和上司的工作能了解,經常能有先見之明,任何事情若能搶其先機,先發製人,才是成功的捷徑。

在早上上班時,想搭車去上班,那真是太難了。每一部車都是滿的,有時到站不停,車內人擠人,有時氣都喘不過來。可是如果在上班時,提前十分或二十分鍾搭車,情形又不同了;乘客很少,而且有空位,在車上還可以看看報紙,隻十分或二十分鍾之差,卻有那麼大的不同。可能是大家都不願提前出門,寧願忍受擠車之苦。

工作有時好像這種乘車的情形,任何時候都要搶先一步,明知製人於先機,就是成功的捷徑,但就是無法力行,這或許就是人性的弱點。

你要有洞察先機、先發製人的能力。因為競爭是真刀真槍的決鬥,隻許贏,不許輸。

聽古代劍術名家的故事,常有“在刀尖三寸前躲開”

的描寫。對方揮刀砍過來,刀尖快觸到自己身體的一刹那,閃身躲開了。

可是對方也是高手,來勢猶如閃電一般,要躲開小是那麼容易。等到對方砍過來才考慮如何躲閃,是來不及的,必須靠條件反射作用,本能地閃開才行。不過,這些要靠長期磨煉才會有靈敏的直覺,在無意識中,對方的一舉一動都有一種明白於心,不必等到對方開始行動才要想辦法應付,不然在真刀真槍的世界是站不住的。

經營事業也可以這麼說。無論什麼時候,公司都在激烈競爭的漩渦中,為了不在競爭中落後,必須將對方的想法、動向摸得一清二楚。

“遇到這種情形的時候,這個公司一定會采取這樣的對策,那個經營者的想法一定是這樣……”如能料事如神,才能夠做到“我們公司應該用這個辦法應付;他們那樣我們就這樣”,事先有心理準備,公司就有應變的措施。

如果等對方采取行動才來研究對策,在這個變化多端、競爭激烈的時代,是注定要落伍的。要事事搶先一步,製敵於先機。

把競爭當成真刀真槍的決鬥也是必要的,真刀真槍的決鬥,隻許贏,不許輸,輸了腦袋就沒有了。這個要求,雖然苛刻了一點,但是要做一個成功的經營者,就必須往這個目標努力。同時,也要在激烈的競爭中找出樂趣,好像玩蹦極的遊戲,越緊張、越刺激,就越樂趣無窮。

深事深謀,淺事淺謀,大事大謀,小事小謀,遠事遠謀,近事近謀,都必須具備深遠高明的見識與策略。

計謀貴在高人一等,策略貴在遠人一著。能看到人們不能看到的,思慮人們不能思慮的,推算人們不能推算的,這才是遠謀大略。

先知覺後知,先覺覺後覺。要想成功,就必須有先知先覺,有先見之明,這樣才能使人永遠追隨在鞍前馬後。什麼事都能先人一手,先人一著,就能取勝。等他人趕到了,你又向前推進一步,與他拉開了距離,如此下來,你就永遠處於領先地位,站在時代前頭,引領時代潮流。

你想永遠領先,就必須處處爭先,永遠爭先。先人一手,先人一著,而又不停止在這一手,這一著上,即使他人奮起直追,卻仍然保持著那段距離,你總是處於領先的地位。這樣,不管麵對什麼工作,都可以胸有成竹、遊刃有餘了。

管理是一項複雜的工程,尤其是與人打交道更不能掉以輕心,匆忙給別人下結論,也就是說,防止出現過早下結論的錯誤,以免影響其他環節。

芝加哥第一國民銀行來了位新總經理,名叫凱奇,幾天以後銀行的出納部主任伏根要求拜會這位新總經理。其實伏根並沒有任何要緊的事,隻是想向新的總經理表示祝賀和致敬。

這位偉大的銀行家凱奇,很喜歡與人閑聊,他對賬目專家伏根的造訪,表示了十分的熱情。後來伏根回憶說:“凱奇先生與我談話時,專門尋根究底,所談內容相當瑣碎。從我的兒童時代一直問到現在,當然談得最多的還是有關銀行經驗。這使我驚奇不已。”他又說:“當時我就有些莫名其妙,回到自己的辦公室後,心裏愈發糊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