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客關心價格的背後,其實是關心“值不值”的問題。要回答值不值的問題。首先要深刻體會“顧客是否購買的依據”是價值,而不是價格;其次是要把產品的利益都說出來,用生動的方式讓顧客感受到這些利益;最後,在產品利益恒定的情況下,掌握合適的價格策略可以增強產品的價值感。
1.顧客購買的依據是價值而非價格
麵對再好的產品,顧客也會問一句:“值得嗎?”回答這個問題,就是要告訴顧客,與他的投入相比,產品所帶來的好處和利益將超出他的期望。實際上,顧客在決定是否購買某件商品時,其依據不是價格,是產品總費用和價值。
(1)顧客讓渡價值
“顧客讓渡價值”是菲利普·科特勒在《市場營銷》一書中提出來的。他將顧客讓渡價值定義為顧客總價值(totalcustomervalue)與顧客總成本(totalcustomercost)之間的差額。那麼什麼又是顧客總價值和顧客總成本呢?顧客總價值是指顧客購買某一產品與服務所期望獲得的利益,它包括產品價值、服務價值、人員價值和形象價值等。以化妝品銷售為例,化妝品本身有美白潤膚的作用是產品價值,銷售能夠提供化妝和皮膚美容保養知識是服務價值,和美女銷售聊天會感覺很愉快是人員價值,化妝品的品牌名氣大,讓顧客覺得有麵子,這是形象價值。簡單說,顧客總價值就是所有對顧客有利的東西,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
顧客總成本是指顧客為購買某一產品所耗費的時間、精力、體力以及所支付資金等。換句話說就是顧客為了買這件東西所付出的一切代價。交易金額越大,對顧客越重要,時間成本和精神成本就越大,購買一瓶水幾乎沒有時間、精力、體力支出,但是買房、裝修卻要很大的時間、精力、體力支出。
顧客讓渡價值,就是產品給顧客帶來的價值和顧客所付出的所有時間精力的差值。顧客在購買產品時,總是想付出最少,得到最多。因此,顧客在選購產品時,往往從價值與成本兩個方麵進行比較分析,從中選擇出價值最高、成本最低的產品,就是將“顧客讓渡價值”最大的產品作為優先選購的對象。
企業為在競爭中戰勝對手,吸引更多的潛在顧客,必須向顧客提供比競爭對手具有更多“顧客讓渡價值”的產品,這樣,才能使自己的產品更有市場。為此,企業可從兩個方麵改進自己的工作:一是通過改進產品、服務、人員與形象,提高產品的總價值;二是通過降低生產與銷售成本,減少顧客購買產品的時間、精神與體力的耗費,從而降低貨幣與非貨幣成本。作為銷售,也要沿著這個思路,讓顧客覺得買你的產品物有所值。
通俗地講,把顧客感到麻煩的事情攬過來做,把方便留給顧客,你就離成功不遠了。
(2)產品總費用
購買價格其實是產品的購置費用,有的產品在後續使用過程中還會有使用費用的發生,比如冰箱需要用電,汽車需要耗油,工廠設備需要人員操作。因此,在購買這些產品時,聰明的顧客計算的是產品總費用,而不是價格。
產品總費用包括產品購置成本(購買價格)和產品使用費用。A冰箱售價是1800元,每天耗電1度;B冰箱售價是1998元,每天耗電0.4度,你會購買哪一個?A工藝設備售價是18000元,需要3個工人配合操作;B工藝設備售價是19800元,需要2個工人配合操作,你會采購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