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我國建立適度外彙儲備的思考(2 / 2)

(二)根據R/M比例法測算適度外彙規模

根據R/M比例法,外彙儲備居於進口額的20%以下為偏低,居於進口額的20%-40%為適度,居於進口額的40%以上為過高。依照我國2010年外彙儲備額(28473.38億美元)和進口額(13948億美元)計算出我國外彙規模為204.14%,存在超額問題。這對經濟有一定的負麵影響,主要是:加大了人民幣的升值壓力和國內通貨膨脹壓力;增加外彙儲備成本與風險;延緩產業結構調整,降低了國際競爭力;影響貨幣政策的獨立性。

依據特裏芬R/M法測算出,依據我國2008、2009和2010年的實際進口額可以分別測算出我國的實際外彙儲備額在(2266.2億美元,4532.4億美元)、(2011.2億美元,4022.4億美元)和(2789.6億美元,5579.2億美元)是適度的。而我國在以上3年的實際外彙儲備分別是19460.30億美元、23991.52億美元和28473.38億美元,顯然不符合適度外彙儲備規模區間要求。

(三)對外彙儲備進行優化管理,實現多層次管理格局

對外彙儲備的資本化結構進行調整,改良中國經濟產業結構。將外彙儲備資產和其他官方外彙儲備資產徹底分開,從性質、管理目的、管理權和方式上進行劃分,從而既能有效地實現外彙儲備的保值增值,又能使宏觀目標得以實現。

四、適度外彙儲備規模的管理意義

阿格沃爾對發展中國家適度外彙儲備的定義是:如果儲備持有額能使發展中國家在既定的固定彙率上融通其在計劃期內的預料之外的國際收支逆差,同時使該國持有儲備的成本與收益相等,那麼該儲備持有額即適度儲備規模。

一國持有國際儲備的根本目的是平衡國際收支。國際收支順差時,持有的國際儲備越多則消除逆差的主動性越強;反之,國際儲備較少就會使為彌補國際收支逆差而付出政策調節成本。從這方麵說,持有儲備越多,彌補國際收支逆差的能力就越強,收益越大。但是,根據邊際收益成本遞減法,隨著儲備持有額的增多,國際收支的邊際效用會下降從而使儲備邊際收益遞減。當邊際收益小於邊際成本時,增加外彙儲備存在負麵效應。

雖然中國十幾年來外彙儲備積累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好的刺激作用,同時對穩定彙率也起了一定重要作用。但是,過度的外彙儲備的負麵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首先,中國貿易順差上升——外彙儲備增加——資本輸出上升,這與美國貿易赤字上升正好處於相反狀態。但始終的出口型經濟是以付出高資源消耗和廉價勞動力為代價的,從而造成了國民福利的損失。其次,長期被動的外彙衝銷幹預製度是中國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受到幹預,基礎貨幣中的外彙占款比率逐年上升,擠占了信貸發行的正常操作,同時,央行票據的發行利率也逐年上漲。再次,如今擁有兩萬多億美元的外彙儲備,但是美元逐步走弱,我們將麵臨彙兌的損失。因此,必須建立與我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適應的適度的外彙儲備。

(作者單位:內蒙古工業大學研究生學院 )